一個人究竟知道多少才算夠。
今晚聽了堂歷史課,過程中,發現有講到的一些知識點的啟發。之前也多多少少學過一點,零星一點,沒有串聯起來,形成思考。聽到的也只是對幾個名詞熟悉,并不清楚或了解背后所發生的歷史及意義。當有人把這些串聯起來講出來,帶上思考力,用通俗易懂靠近我們的例子去解釋出來的時候,一切都似乎活了起來。似乎那些名詞在跳動,想要親自述說當時背后發生的事。歷史因為發生在過去,只能靠人或者書去述說,每當打開當時歷史那一頁的時候,仿佛能聽見那里傳來的聲音。要如何去理解當時那些人的想法做法,除了要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之外,也許也可以推己及人,我們雖然沒有親身經歷過,但是我們生活在當下這個時代,以我們所遇到的一些事情時對待的態度,來類比當時那些時代發生的事,當時的人的所為或不為,也許就會比較容易理解。這或許也是一種換位思考,換到當時那個時代的人所處的那個角度去看問題。當時他們蒙昧也好,激進也罷,難道我們就非常明晰嗎?我們是不是“只緣身在此山中”呢?我們現在看他們當時那樣,也許幾十年幾百年很多年之后,新人類看我們的時候,是不是也會以這樣的一個角度來判斷我們呢?那我們到底是清醒,還是蒙昧的呢?
信息不對稱,就容易被忽悠。想到很多騙術,就是利用了這一點,對方不知道真實的,所以找到這個切口出賣信息。這似乎是很容易明白的道理,可是當我們置身其中的時候,真的不知道能不能辨認出來,能不能隨時保持清醒的頭腦去思考,能不能凡事去思考,有自己的想法。信息多,有利于豐富收集,但若是超過一定數量,大腦也許就會開始拒絕選擇和接收,反倒是什么也吸收不了。而且在豐富信息中,我們能不能從中提取得到我們想要的,是需要我們的大腦去思考,進而幫助我們去做選擇的。
學習,讓一個人能真正去看到這個世界,不僅是現在的樣子,更有過去。覺得不僅要學,還要習,加上自己的思考,全面行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