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聲啼哭開啟了生命之門
一眼朦朧撥開您愛的炙熱
爸爸媽媽
我愛您
如嬰兒時的那般溫柔
我愛您
像您大手般的寬厚
請牽著我走過世間的坎坷
請寬慰我不完美的完美
——南竟
今天你的不完美,都能在父母身上找到出口,你就是父母的部分縮影,你的身上存在著原生家庭濃濃的印記。
很多時候,媽媽都會說兒子“你看你,就跟你爸爸一樣……balabala”,老婆會說“你跟你爸一樣……balabala”。這樣的評價同樣也會用在爸爸對女兒,老公對老婆身上。
所以,在中國才會有”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會打洞“這一說,這里面不單純的指基因的遺傳因素,還包含原生家庭里孩子從父母身上模仿的痕跡,這個模仿是孩子后天學習得來的,很多人長大后都未必能覺察到這種模仿對自己人生的影響。
孩子是如何模仿父母的呢?
嬰兒生來就具有學習能力,這是先天的,可怕吧!而嬰兒學習能力中模仿是一種天生的學習能力。
國外研究發現,出生兩三天至二十天左右的新生兒就能模仿人的面部表情。如在成人喝嬰兒互相觀看時,成人伸舌頭,嬰兒也模仿伸舌頭;成人張嘴巴,嬰兒也張嘴巴。所以你給孩子的笑臉,他給這個世界的就是笑臉。
而在孩子整個成長過程中的認知發展,從聽覺、視覺、語言、記憶,性格、氣質等都是在原生家庭中模仿學來。并且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模仿是通過同性模仿來獲取角色認知,換句話說,男孩子通過模仿父親成長為男人的樣子,所以父親的影子會落在男孩子身上;女孩子通過模仿母親來完成對女人的定位。所以很多時候我們會看到,從原生家庭走出來的人,如果家庭模式是男強女弱,那么孩子結婚后也會遵循這樣的模式,如果家庭模式是女強男弱的,那么孩子結婚后也會滿足于這樣的模式,在他的家庭觀念里,原生家庭的模式就是家庭模式。
可見,什么樣的原生家庭就會成就孩子同樣的家庭狀態,是幸福還是爭吵取決于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同樣,想要自己的孩子積極樂觀,你必須也是積極樂觀,否則他并不知道積極樂觀應該是什么樣子,就算后天環境的正面影響,也很難更正他骨子里的憂郁。
這也就更好的驗證了中國傳統里的“門當戶對”,男人找老婆先看丈母娘,再看家庭環境,女人找老公也一樣。
感恩父母給的不完美,勇敢直面原生家庭,你才能找到完美自己的出口
或許有很多人對照自己的原生家庭和現在自己種種的狀態,會發現了問題的來源,那么是不是就應該把責任推給父母,把問題歸結為家庭環境呢!
如果這樣只能說明你不懂科學。
我們應該做的是認知自己,認知問題的根源,感恩父母給我們的不完美,然后找到這個不完美,勇敢直面原生家庭和自己,才能找到完美自己的出口,經過不斷的自我改善,你就會發現最美的自己通往幸福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