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過三個故事,講語言、情節、情懷。
1、語言。小兔子連續4天要蘿卜吃的經歷,不同的表達方式,給讀者呈現故事的生動性不一樣。
2、情節。去山區講課,在操場受到一個孩子的禮遇,很感動。晚上此事入夢,形式更加生動。用具體的事來講述,比用再多空洞的形容詞都好!平時要善于觀察和感受生活,最好能養成記日記的習慣,積累寫作素材。
3、情懷。樓下買湯勺的經歷,要做有情懷的人,給周圍的事物都賦予生命和情感,才能真正放飛想象。
二、通過張老師的作品講述寫作經歷,鼓勵幫助讀者多讀書、讀好書。《霹靂貝貝》書和電影的創作過程,講述除了要觀察生活,思考生活,看到表象可以多深入思考一些問題。多讀書,但也要行萬里路,從書中積累,從生活中學習。培養孩子讀好書,不要迷信書單,自己親自去讀童書,然后把好書推薦給孩子。
三、不但要做文學少年,還要做科學少年。講述自己在小學講有關蜘蛛的故事時,被一位二年級學生提醒知識點,除了覺得不好意思,更加覺得應該掌握一定的科學知識。所以看書不能局限文學類,當文學和科學相結合時,會碰撞出更美麗的火花。
?本節課過后,我需要總結的是,自己多看童書,多和孩子共讀一本書,這樣可以利用零星的時間和孩子交流討論。其次,可以和孩子在生活中,就一些小事,或小事物進行聯想,思考,討論,進行創作互動。最后,通過自己陪孩子一起記日記,漸漸培養孩子記日記的習慣。
【講師簡介】張之路:
國際安徒生獎提名(2006年)
中國安徒生獎獲得者(2005年)
《霹靂貝貝》之父
著名作家、劇作家,現為中國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電影家協會兒童電影委員會會長、北京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委員會主任,原中國電影集團策劃部副主任。
文學作品有長篇小說《霹靂貝貝》《第三軍團》《非法智慧》《烏龜也上網》《極限幻覺》《足球大俠》《有老鼠牌鉛筆嗎》《彎彎》《小豬大俠》《千雯之舞》(《漢字奇兵》)等30余部。
曾獲中國圖書獎一等獎、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宋慶齡兒童文學獎、冰心兒童圖書獎等。小說《羚羊木雕》、童話《在牛肚子里旅行》被選入語文課本,多部作品在臺灣出版并獲“好書大家讀”獎勵。
創作的電影劇本有《霹靂貝貝》《魔表》《暗號》《足球大俠》《揚起你的笑臉》《瘋狂的兔子》《媽媽沒有走遠》《危險智能》《我要做好孩子》《烏龜也上網》等。電視連續劇劇本有《第三軍團》《媽媽》等。
曾獲中國電影華表獎、童牛獎、夏衍電影文學獎、電視劇飛天獎、開羅國際兒童電影節金獎等。著有電影理論專著《中國少年兒童電影史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