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是否還記得,開學之初病毒教授對所有新生說的那個故事和那番話,當年院長召見他,他的內心也是非常惶恐的,然后院長把這支筆送給他,并對他說了那番話,并告訴他這支筆代筆著優秀,當你未來遇到像你一樣的優秀的學生的時候,把這支筆送給他,32年來他說他一直在等待,不過很遺憾,這個學生一直沒有出現。
這支筆帶著表優秀,當病毒校長問大家的時候,每一個人都想得到,眼里閃著激動的神情,我想病毒教授在32年的等待中,也被這支筆所禁錮住,想要優秀,必須要全力出發,不競爭則死亡,當他在將競爭演繹成長尾杜鵑的生存之道時,當把別人的“蛋”擠掉的落地的時候,所有人都倒吸一口涼氣,要么全速向前,要么徹底完蛋,人生不過是A或者B,這些人都成為了固定模板下,固定的機械的零件了。
影片的開始就以尋找這個不曾出面的蘭徹展開的,為了見他朋友可以裝心臟病錯過航班,也可以不穿褲子撒腿就跑,營造給我們一種這個人非常重要的感覺,故事的呈現也是以倒敘和回憶開始,讓我們慢慢認識這個人的,了解這個人,并最終愛上這個人,這個藍徹到底在四年的大學生活中給了我們怎么的思考,這支代表優秀的和無限榮譽的筆真的該給他么,接下來就是我想說說的這幾點。
愛上學習VS填鴨教育
影片有一個場景很搞笑,就是臭屁王在演講的那一段,爆料頻出,因為他是按照演講稿一字不差的背誦的,連語義都懶得斟酌,也就有了我們偉大的校長色誘學生這一荒唐的說法,雖然影片過于夸張的表現,為了達到喜劇和諷刺的效果,但確實不折不扣的反映教育制度下的弊端,一味地灌輸給學生的,讓學生變得簡單和機械,連思考都省略了,當然這責任也不能都怪在學生身上,連授課的教授都是如此刻板,又能讓學生好到哪里去,畢竟大部分的孩子上學都是為了獲取文憑,而掌握生殺大權的就是這些老學究們,這是一件可悲的事情,甚至能讓人放棄生命,填鴨式教育,不僅僅能扼殺孩子們本來的天性,更能扼殺掉他們的心,“真”學習,一定是因為熱愛,而我們都太容易直接給結果,而不是先給原因,由于工作原因,我每天都會接觸到一些朋友,我保護著他們的天性,他們對世界的好奇讓他們更愿意用知識去探索它,知識只是我們認識生命的一種手段,千萬別過的顛倒了。
順從VS批判
蘭徹在所有教授心里都算不上是一個好學生,因為跟大部分學生比起來,他太過于反叛,太過于“嘩眾取寵”,所以很多課程教授都勒令他出去,當然被趕出去的蘭徹并沒有因此而低頭,他溜進別的教室,在他看來,只是要知識就都一樣,都值得學習,在一個學生因為壓力上吊死亡后,他開始思考,到底這一切值得么,雖然警方沒有辦法指責院長就是兇手,可蘭徹卻像其所代表的教育體制發起了進攻,他對校長說的那番話,校長反駁到我們從28名,現在排名第一,我們考第一有什么用?我們都忙著工作、移民、成績,沒有人熱衷于發明,那這一切又有什么意義那?不關心學生的學習和能力,這一切真的有意義的嗎?今天我不具體展開來說教育,單純從這思維來說,我覺得批判性思維,是我們每一個知識分子都該具備的,不是凡事都直接接受,而是要有自己的想法和見解,敢對權威有質疑,不難看出人類社會的進步就是因為有這些批判性思維的人,所引領前行的。
父母爽還是你爽
我相信每一個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光宗耀宗,可以有個很好的前程,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我們的人生很多都是爸媽給設計的,給安排好的,父母對在這樣的想法深信不疑,并會對你說我這么做都是為你好,等你長大看了你就會懂了,我們在父母殷切的目光下做著這些父母很爽的事情,可是你的人生終歸是你自己的,路也要自己去走,最該取悅的人不是父母,而是你自己的,你現在做的一切是否讓自己爽了,這才是關鍵,蘭徹這個朋友很值得交往,很關鍵的一點是讓他的兩個朋友們意識到了這一點,要讓自己爽,所以最后才會有放棄工程而學攝影的法爾漢,有放棄求神庇而用實力獲取工作的杜拉,而且很凸顯的一點就是他們的生活能看出來算中產階級,因為按照自己的意愿過自己的一生是一件太過于美好的事情,先讓自己爽。這不是自私而是為了更好的回饋。
影片通過對教育機制,對貧富差距,對社會等級等等問題做了論述和解答,優秀的人生到底該是怎樣的配置,那支代表優秀的筆,它自己是否具備衡量一切的基準,我們不得而知,也許一開始定義就是錯誤的,但最終這樣一支筆帶在了蘭徹的胸前,也許優秀是沒有辦法定義出來的,但追求卓越,成功會在不經意間追上你的,這一點一定是千真萬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