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家庭治療工作坊中,有這樣一位女士。
她今年五十多歲,在回溯成長的過程中,初中時段的一件往事令她后來的人生備受煎熬。出于保密的原因,我只想講一下過程,一個男孩,因為種種原因,在精神深深上傷害了她。從此,她對這個男孩嫉惡如仇。
畢業后她們多年未見,人到中年后,因為她職業的關系,這個男人有求于她,出于善良和內心的優越感,于是他們約在一間咖啡廳見面。
到了咖啡廳,她在眼前的人群中尋找那位老同學——那個極度仇恨的對象,直到一個中年男士走到她的眼前和她打招呼,她才知道,原來這個男人就是那個她無數次在內心咒罵、仇視的人。
記得在她內心的咒怨里,始終有一句“某某某,你這個大壞人,就是化成灰我也認得你!”
然而,事實并非如此。
我們花了一兩個小時去梳理在這個事件中,她的行為、感受、信念、期待、和渴望,并在現場找到一個人扮演那個人,在她倆的互動中,“那個男人”發自內心的道歉并請求她的原諒,她泣不成聲。她始終對他充滿憤怒,怨恨和仇視,這一次,她得到很多釋放。
然而,并不是到此就結束了。
在金庸《神雕俠侶》中,有一個類似的故事:
瑛姑被喚到雪地中,那里有”段皇爺“和躺在地上的一個和尚。
“一燈喟然道:“前塵如夢,昔日的稱謂,還提它作甚?瑛姑,你可認得他么?”說著伸手指向橫臥在地的慈恩。這時慈恩已改作僧裝,比之三十余年前華山絕頂上相會之時,面目亦已大不相同。瑛姑瞧了他一眼,道:“我怎認得這和尚?”
一燈道:“當日用重手法傷你孩兒的是誰?”瑛姑全身一震,臉色由白轉紅,立時又從紅轉白,顫聲道:“裘千仞那惡賊,他便是尸骨化灰,我也認得出他。”一燈嘆道:“來隔數十年,你還是如此怨毒難忘。這人便是裘千仞!你連他相貌也不認得了,可是還牢牢記著舊恨。”
到此,我們可以看到兩個故事的類同。
瑛姑最難以原諒的人是裘千仞嗎?是段皇爺嗎,是老頑童嗎?都不是,而是她自己。
實際上,在她一夜白頭最為難熬的夜晚,她就把仇恨引向了自己,她恨自己無力救治親生骨肉,她恨自己只能束手無策。
自責、自罪,成了她最大的心魔。后來她苦學奇門遁甲,陰陽數術,都是在自我關系的對立中進行的,她熬進自己的半生時間,想要去挽回不可實現的現實。在對自我的否定中,渡過了多年凄涼的時光。
在我們的工作坊的這位女士也是一樣,她的思維里想著,“是你毀了我的一生,我恨你;”同時,她的潛意識告訴她,”是我做錯了事情,我無法原諒我自己。“
人們在現實世界的關系,往往是內在關系的投射,多少歲月蹉跎而過,而我們依然無法與自己和解。
原諒別人難,原諒自己更難。瑛姑的故事在歷史中不斷上演,而解決的答案只有一個,發自內心的告訴自己:“我原諒我自己,我愛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