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拿歷史大趨勢來看,可說中國人一向意見,皇室和政府是應該分開的,而且也確實在依照此原則而演進。皇帝是國家的唯一領袖,而實際政權的是宰相。皇帝是國家的元首,象征此國家之統一;宰相是政府的領袖,負政治上一切實際的責任。皇權和相權之劃分,這常是中國政治史上的大題目。我們這幾十年來,一般人認為中國從秦漢以來,都是封建政治,或說是皇帝專制,那是和歷史事實不相符合的。
2.漢代皇帝有六尚,尚書只是管文書的,相當于皇宮里面的秘書,其職權地位本不高,后來才弄大。宰相的秘書是十三曹,一曹相當于一司。宰相秘書組織龐大,職權很廣,朝廷一切官吏任免升降,都要經過宰相的秘書處。秦漢時代的宰相不但要管國家政務,還要管及皇帝的家務。
3.中國歷史上講到地方行政,一向推崇漢朝,所謂兩漢吏治,永為后世稱美,這一點值得我們注意。
4.策即是一種竹片,問題寫在竹簡上,故稱策問。漢代前期是貴族政治,漢武帝以后開始從太學里面選人以及實行地方推選。漢武帝以后,漢代做官的人開始漸漸變成都是讀書人出身了。漢代從昭宣以下的歷任宰相幾乎全是讀書人,他們的出身也都是經由地方選舉而來的。
5.漢代只有“十五稅一”,而且實際上只要納一半,三十稅一,并在文帝時曾經全部免收田租,前后歷十一年之久。
6.中國歷史上的土地政策,一面長羨慕古代井田制度之土地平均占有,但一面又主張耕者有其田,承認耕地應歸屬民間之私產。
7.所以當時凡農田租入歸大司農,充 當政府公費,而山海池澤之稅則屬于少府,專供皇帝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