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經過一冬的收納含養,又經歷一整春的萌芽新吐,身心慢慢從冬藏春生里蘇醒來。春去暖,新芽柳煙湖堤畔,綠波踏行人倍閑。夏來陽,擇一閑適之處,暢敘幽情,怡然自得。怎奈晝長良宵短,更適工修時光。一壺茶,一爐香,古韻幽幽,細細品味,感動自從中滲出。
? ? ? ?初遇古琴是在佛音琴坊。不會想到,如此雅致之處坐于繁華喧鬧的市中心。正是處于喧吵之上,頓時有其“大隱隱于市”之味。
? ? ? ? 走進這里,一眼便看上擺在桌子上的那把琴,看上去有些舊、有些痕、感覺更像是位安靜睿智的老者。隨后得知此琴為“伏羲式”,不,古琴不能作叫一“把”琴,而應為一“床”琴,同時以紅姐素手撥弄的《流水》,細致入微的講述古琴史,更知道一床好琴難得。奏一曲天老地荒,共一生水遠天高。
? ? ? 古琴距今已三千多年的歷史,其清、和、淡、雅的音樂品格,何不是以寄文人風凌傲骨、超凡脫俗的處世心態。音色深沉,音域寬闊,音調悠遠,每每奏過,余音裊裊,空響耳畔。那種聲音會讓人不自覺得深烙下來,尤是那種骨子里想要的底氣,心靈深處被觸動動,產生共鳴,那縈繞的空間感和厚實的下沉感。古琴的形、韻、意,撫琴者的融、心、悟,古琴之美,古琴之真。每首琴曲,每個琴派,每個琴家、每個彈琴者都有著不同的詮釋之美。以其無盡、無限、深微、不竭的琴音訴說著琴者奏出最豐富的內心。人與琴,相擁而坐,拔弦即樂,心悟心通,樂在其中。 ? ? ? ? ? ? ? ? ? ? ? ? ? ? ? ? ?
? “ 聽一音可靜其心。
? 撫一曲可覓知音。
? ? ? ?聊一宿可論其道。
? 攜一床可浪跡天涯。”
? ? ? 東坡先生也曾在《減字木蘭花 .琴》言道“神閑意定,萬籟收聲天地靜。玉指冰弦,未動宮商意已傳。 ?悲風流水,道出寥寥千古意。歸去無眠,一夜余音在耳邊。”古琴,唯有親身去感受才能發掘其內在之妙。即便是空閑時隨意撥弄,微閉雙眼,輕撫七弦,傾聽其音,清脆如深山里的秋潭水落,重音如山中別無雜聲的山濤聲,空響如山谷的回聲,你也會慢慢的愛上這種靜謐悠遠的聲音。
? ? ? 輕音雅奏,爐熏纖指。案牘舊簡,塵囂已逝。清茗四溢,身心遙寄。
? ? ? 琴韻馨香,琴與香都有種讓人沉靜下來的力量。紅姐每每撫琴,側旁都會點有熏香,香是必不可少之一。“紅袖在側,秘語談私,焚以熏心熱意”,“一炷香消火冷,半生身老心閑”,“即將無限意,寓此一炷煙”。古至今來,香氣一直被雅致人士所追捧,有紅袖添香,貴妃體香,香妃異鄉,亦有水袖添香。香被“雅化”具有了高潔的品質。亦有愛香者,多喜用香命名其館齋,好香者,芳也,美也。
? ? ? ? 好香不僅芬芳,使人心生歡喜,助人達到沉靜、靈動的境界,于心曠神怡之中至于鎮定。常溫下的香料香氣淡雅,特意于沉香,熏燒時則濃郁、醇厚且歷久不散,猶如品紅酒與咖啡時一樣,沉香的味道慢慢會發生層次上的變化。好的沉香香氣集中,保持的時間持久,差一些的則可能很快味道飄散開。愛香者更普便認為,品香是一種結果,品香的過程才更美妙。
? ? ? ? 文人雅士對香鐘情,李清照寫焚沉香之景與感“沉香煙斷玉爐寒,伴我清懷如水”;黃庭堅則道:“百煉香螺沉水,寶熏近出江南”,贊美的都是沉香。品香一如品茶,一種文化的傳承,需靜心領會。倘若在品香之前,能夠沐浴更衣,則是懷著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沉香最大的崇敬之心了。
? ? ? ? 品香的時候,一手托起香爐,一手半握拳,將香爐放在頜下離胸口約一拳的位置。先讓自己沉下來、靜下來,然后,深深地呼吸一口熏香的氣息,緩緩地控制住呼吸,頭慢慢偏向右邊的方向將氣吐出。如此連續緩慢重復三次,便是一道完整的品香程序。不知不覺間,已迷醉在那用語言難以形容的香氣當中了。品香只給你的嗅覺一個享受的時候,只在那一剎那,一瞬間,有香氣呼入鼻息間,此時的心或許是淡定的,或許是雅靜的,但前面品香的過程是為這些做的鋪墊,品香只是一個結果,真正的修養在過程中。
? ? ? ? 三五好友相約三雅齋,彈素琴,共品香。隨罷,投茶入水,纖纖玉立,舉杯觀盞,竹影婆娑中,升騰旋轉,自在起伏,“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愿兮。”把生活刪繁就簡,簡到一杯茶的平淡真實。世界那么大,停下流浪、詩和遠方的“我想去看看”,“小閣烹香茗,婢捧消春困”、“從此道山春困少,黃書剩校兩三家”。“有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于瓦屋紙窗之下,清泉綠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飲,得半日之閑,可抵十年的塵夢。”
以香為引,以茶為媒,以琴為伴。太極相融別有風味。琴香雅有逸韻,若無茗茶琴音,終少一番勝緣。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