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近幾年網議最多的話題,2O16年全國高考把這個話題搬上了語文試卷,足見其熱度。我,一個從教了16年的中學語文教師,算不上資深的教師,也談不上管理的專家,但我今天想把我從事學生管理工作(政教處)8年的一些話跟家長們聊聊。
一個孩子,特別是獨生子女,是家庭希望的全部,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由幾百或幾千孩子的集合,便組成了學校,因此學校便成了希望的集合體,學校老師便擔負了成龍成鳳的使命。殊不知,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父母,孩子的成長、成才與家庭、學校、社會三者的教育密不可分,尤其是家庭教育。失敗的家庭教育是孩子100℅的失敗,失敗的學校教育是1℅或1‰學生的失敗,對社會而言,個人的價值更是微不知道了!家長,老師只是你孩子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據此,我以一個老師的良知真誠地對你說:
一、請尊重和信任你孩子的老師
家長,在你接到老師給你打來的電話時,請你認真聽,盡最大的努力去做好。俗話說:"無事不登三寶殿"。老師,特別是班主任老師,白天忙上課,晚上忙作業、備課、看卷,在發現你孩子問題時,(可能不止一次這樣)老師感到無助、困惑、迷茫,請求家長您的幫助,你卻借口沒有時間置之不理,更有甚者,怒氣沖沖地跑到學校,當著孩子的面,不分青紅皂白數落老師,質問老師。請問家長,老師是為了管好你的孩子還是他的孩子?老師希望把自己的學生教差嗎?家長,如果你在學校的鬧劇,在學生中傳開,您覺得老師會有面子嗎?學校還有哪一位老師敢管你兒子嗎?你是不是把你孩子推得了被老師遺忘的"角落",是你的行為讓老師選擇了對你孩子的放棄,誰之錯?因為沒有一個教師會愿意平白無故地去攤上事。我親自參與調解了這么一件事:一個姓李的同學在學校跟學生因為睡上下鋪的事,鬧了小矛盾,兩學生還動起了手,打傷了一個姓王的同學,結果姓李的家長還理直氣壯地到學校找班主任說理,語言尖酸刻薄,說什么班主任管理不到位,說什么姓王的同學說話如何傷人,總之,他兒子打人好像沒有錯,錯在班主任,錯在姓王的同學。班主任為了息事寧人,主動出錢給姓王的同學治傷,還向姓王的同學家長道歉。我也在想也許是班主任怕影響自己在學校一直優秀班主任的聲譽,背下了"莫須有"的罪名。事情不到一期,學校班級重組,實行分層教學,湊巧李同學被選入了該班主任的培優班級,然而班主任卻說了句"李同學即使能讓北大,我寧愿選擇放棄,因為家長太不可思議了!"這句頂格的話拋給學校領導,學校也無可奈何。家長,孩子的前途,因為你的一時之勇而黯然失色!
二、請遵守學校和班級的制度或規定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學校沒有制度,也不能成其為學校。前幾天上班時,總碰到部分送孩子上學的家長,不聽從學校保安的車輛停放安排,找各種理由或借口莽撞進校園,個別家長甚至干脆把車停在校門口,還蠻橫地說:"誰也不準進?"甩手步行送孩子進了校園。擋在校門外急于上班的教師,只能把車靠在大門外,下車急匆匆地奔教室。這里,我想說兩句:"家長,你送孩子上學,誰來給你孩子上課啊?","家長,校門口學生自理,請家長止步的標牌,你不認識嗎?”
班級是學校生命的細胞,班級的規定是學校制度的具體再現,禮貌地稱呼應該是班級公約,是全體班級成員共同遵守的約定。這個約定的背后,家長是堅強的后盾,因為有時學生會搬出這個"擋門磚"去擋班主任的風口。例如:請假,部分學生有時會以這樣那樣的借口,說家里有事,不信,你可以去問我爸或媽。我曾碰到一個學生一次奇葩的請假經歷:他在我面前說是家里爸爸因為車禍去世了,要回家治喪,我問他是怎么知道的,他講昨天他院子里人有人請假回家告訴他的,我找到了他說的A同學,結果是情況屬實。回家后的第4天,我感覺總是不穩心,于是,拔通了他媽的電話,(開學時,我留下了他爸媽兩人的電話。),我不方便問,便弱弱地說了句:"李同學他媽,你兒子這幾天在家里還好吧!家里事忙完了嗎?"電話那頭,他媽似乎義正辭嚴地說:"李同學,他不在學校嗎?老師。"我知道問題來了,我沒有多說,找了個搪塞的借口掛了電話。接下來的工作便是找人,沒找到人,跟家長說什么理由,都蒼白無力。更有甚者,有些人串通了社會朋友早就找好"假爸假媽",在開學報名時,在班主任處留下的電話都是假的,班主任撥過去的電話,接通后,還要憑老師職業的敏感性去判別"真假家長"。在此,我想說幾句:家長,你因為太忙,忙于掙錢,忙于應酬,能否在孩子入校的時候跟班主任見個面?或者在你忙完事情后,打個電話與孩子班主任寒暄幾分鐘?或者隔段時間來個電話,問問孩子的情況?家長,你是否擠時間參加了孩子的家長會?
三、請你不要給孩子太多的經濟自主權
充足的經濟是孩子在校生活的基本保障。我個人認為,吃飽穿暖就可以,不必給予過多的經濟。有時,過多的經濟反而給孩子滋生不讀書的土壤。例如:"老師,我沒錢用了,我要請假外出取錢?"這是學生請假冠冕堂皇的理由。古人有寒窗苦讀的美談,今人亦有富門寒養的經典范例。家長,別怕餓壞你的孩子,別擔心你的孩子穿的衣服趕不上別人!家長,你只想:我給的錢,孩子有時間花嗎?我再怎么有錢,不代表孩子將來的前途?借用我們前任校長的一句話:"別人和我比父母,我和別人比明天。"來告誡孩子勵志讀書,努力成才應該是句很好的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