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人生》由徐崢自編自導自演,講述了意氣風發的公司高管高志磊(徐崢飾)被裁員,之后再就業成為一名外賣小哥的故事。
父母開著小超市,妻子在家做全職太太,女兒考上了國際學校,一家人住著大房子,都因為高志磊有一份高薪又體面的工作。這一切一夜之間被打破了,四十五歲的高志磊被裁員了,為公司嘔心瀝血碼代碼,血糖值到了18,立下了汗馬功勞,一怒之下他砸碎了公司的玻璃?結果公司裁他更沒商量,經濟補償還要減半,不怕去告,走仲裁他們奉陪!他發出了一千多份簡歷找工作,僅有一家通知他去面試,還是因為把他的出生日期78年看成了98年。
你是同濟畢業的高才生又如何?你工作經驗豐富又如何?
父親因為他的事著急,腦出血了,急需救命錢,高志磊不得不接受了公司低額的補償。房子貸款每個月要還兩萬多,萬般無奈,高志磊加入了外賣小哥的隊伍。
這是電影中的片斷,這是藝術中的生活。
我的看法是,把未來的幻象當成實際永恒的不變是很多人痛苦的根源,在他們的生活詞典中似乎不存在居安思危,或者憂患意識,藝術不要過分聚焦這樣的不幸和無奈,或是過分共情他們當下的苦難。而應該讓很多人思考的倒是我們的新生代到底丟棄了老祖宗多少優秀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