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朋友問我:
鎮靜催眠類藥物會不會依賴或者成癮?
抱著這樣的心態,他/她往往會膽戰心驚地對待這類藥物,即使在迫切需要它來控制焦慮和軀體癥狀的時候,也不敢嘗試,其實本來明明可以靠這種藥物迅速控制癥狀,為其他治療藥物的起效創造時機的;更常見的情況則是對這種藥物形成身心依賴。前幾年看李澤厚先生的一本對話集,說他自己多年為失眠所苦,必須靠安眠藥入睡,而且還頗為得意地說,各種各樣的安眠藥他都嘗試過,“藥性全都摸得清清楚楚”。
鎮靜催眠藥是管制藥物,除了精神科醫院,別處難以購買。筆者觀察各大藥房和網上醫藥銷售渠道,屬于嚴格意義上的鎮靜催眠藥,除了一種山東某廠商生產的復方助眠藥物里遮遮掩掩的含有地西泮之外,別的一概沒有。藥店里能買到的非處方藥,無非是中藥和成藥,有名的幾種,配方彼此類似:棗仁、夜交藤、合歡皮、浮小麥、首烏。惟有一種可自中藥延胡(元胡)提取的延胡索乙素(左旋),臨床試驗證明確可抑制上行網狀結構電位喚醒,抑制皮層活動。重慶某制藥公司將其與棗仁配伍,制成“復方棗仁膠囊”,理論上講,應該比“夜寧膠囊”之類確切有效。
?前些年治療感冒的復方藥物“白加黑”做的廣告非常成功:白天服白片,不瞌睡,晚上服黑片,睡得香。近些年被拜爾公司收購后,市場營銷不那么用力了。這個藥包括解熱鎮痛、鎮咳、抗過敏的成分,其中黑片含苯海拉明。苯海拉明抗過敏,緩解感冒癥狀,而鎮靜效果源于它的抗組胺性能。 與我們熟知的五羥色胺或者多巴胺等神經遞質不同,組織胺是一種神經調質。神經遞質激動受體后直接顯示作用,神經調質不同,它激動受體后轉經第二信使才能顯示作用。在皮質、海馬和腦干,激動組胺H1受體引起平靜性覺醒,從而保持一個正常的認知和精神運動性操作水平。
苯海拉明是一種效價較低的抗組胺能藥物,相對高效價藥物能較弱地抗組胺受體,從而引起鎮靜,進而有助眠的效果。同理的是,某些新型抗精神病藥物具有較強的抗組胺能效果,在臨床上常被脫標簽使用用于替代苯二氮卓類藥物,幫助睡眠。這也是戒斷苯二氮卓類藥物的一種常見方式。
?對于那些真正的鎮靜藥物愛好者,這些都是毛毛雨。“吸慣了鴉片的人看不上香煙”,因為藥物難得,他們往往會囤積一些,平時看著都覺得心安理得,如果儲備不足,就要多方拜托朋友想方設法弄一些。白先勇先生的《紐約客》里寫吳振鐸醫生同他可愛的女性友人呂芳有如下對話:
“你的失眠癥怎么了?現在還吃藥么?”吳振鐸關切地問道。“有時還吃安眠藥。”“安眠藥不好,我來給你開一種鎮靜劑,不太影響健康的。”“來到紐約后,我的失眠癥倒減輕了許多。一個月最多有四五晚。你不知道我現在多么貪睡,沒有事,便賴在床上,一直睡到下午兩三點也不肯起來。”說著呂芳自己笑了起來,吳振鐸起身執起銀壺又替呂芳添上熱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