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在這一年中的小吃香味

幾年的學習生涯,使我對吃有著很深刻的印象。學校的生活,對吃頗為衷意。在那幾年河南的大學生活中,對河南的小吃印象尤為深刻。南陽的棗林街上,南北不同的風味小吃匯聚一堂,雖說號稱南北皆具,但畢竟還是以北方為主。餅夾菜的余味,山東大餅的厚道,豆腐腦的飄香,還有雞蛋灌餅的誘人,總讓人在小攤邊上徘徊一陣,即使不吃,也眼饞地看。價錢也是不高的,記得當時一個餅夾菜才兩塊,一張雞蛋餅才一塊二,本來是一塊的,加上二毛錢的青菜,整個雞蛋餅就看起來就景色宜人,那個香味現在想起來還誘人的慌。

個人覺得,中國的飲食文化,關鍵在操作上。這種藝術類的操作方式,往往體現出餐飲的內涵和味道。幾千年的飲食,對于吃不飽肚子的民眾來說,對于食品的成熟過程特別講究。拿棗林街上的千層餅來說,成品往往讓人感覺到這樣的食品不是食品,而是藝術類的作品。一層層金黃色的翻卷起來的面皮,層層疊疊的磊落下去,酥黃的油渣很均勻的沒在各層之間,表面上的蔥花作為點綴,整張千層餅就是一副難得的藝術樣式。操作師傅的揉、捏、搟、卷、烙加上油敷的動作,最后在紅熱的大平面鍋中一甩,整張餅很配合的發出“呲啦”的聲音,絲竹之聲也難比擬。只幾分鐘的時間,面餅金黃的顏色便盡顯出來,師傅這時勻兌面粉,輕手撒拋,面粉便很服帖地沾在餅上,上面油光泛出,這時候師傅用長竹條嵌入餅張底部,撩撥一下,整張餅就溫順地趴在食案上了。整個動作一氣呵成,叫人看著痛快。

我經常和幾個朋友在棗林街上轉悠,餓也去,飽也去,有時為買填肚,有時光看師傅們養家的本事。朋友喜歡在街上看別人的吆喝,南腔北調,令人舒爽;我卻喜歡這些小販師傅們的精細動作,有時看的入迷了,經不住大喝一聲好,如同戲迷入戲深時,情不自禁的喊出那聲好一樣。

女友是江西人,對于北方的東西倒不是很在意,但也和我一樣,常常喜歡逛校門外的小攤子。逛小攤似乎是每個學生時代的人最愛得消遣方式,而南昌的小攤子上,南方的風味占了上風。她喜歡吃南昌的炒粉,擔擔面,板栗,北方的小吃也有,但似乎都失掉了原本粗獷的味道。北方的雞蛋餅也是有的,但是總給我的感覺是少了一些什么。她不怎么喜歡吃北方的小吃,常常是她端著一碗炒粉,而我嘴里卻嚼著雞蛋餅,她吃的香濃,我卻食而無味。她便笑我懷舊,說味道總是一樣的,只不過地點不同,感覺到味道也不同了。她比較單薄,常常是一碗炒粉都要剩下多半碗,我便替她解決,她也想嘗嘗我手中的面食,幾乎每次都是這樣,也逐漸熟悉乃至喜歡起來各自地域的食物,到現在都不怎么區分了。兩個人就在這樣的交替中,慢慢地度過了校園生活。

到上海的時候學會了做飯,女友心疼,怕我太累,于是對于我做的東西,全都是一概接受。我也在她的忍耐中,努力在閑暇的時候,翻看一些菜譜,試試一些家常的風味。對于外面的小吃,我們實在是難以下咽。我們養成了共同的食用習慣,所以寧可自己做,也不怎么在小攤子上尋找當年的那種感覺。更何況上海這地方的小吃,對我們實在是沒有什么吸引力,一來是因為我們對上海的小吃了解的少,還沒有尋找到我們喜歡的品種;還有就是我們專心于自己的烹制,不在意外面小攤上有什么能吸引我們的東西,而且總感覺上海的小吃都甜而膩,粗獷嚴重不足,精細又過有余,于是,我和女友都不怎么喜歡。我曾問她對上海的小吃印象如何,她瞇起眼睛,很認真的說:不喜歡。我又問她為什么,她笑了:我也不知道,就是不喜歡。然后又大談南昌炒粉的濃郁醇香,南昌湯面的淡而有味。一如我以前在南昌向她大談南陽棗林街小吃的優點一樣。后來明白,在上海這樣的城市,即使是吃也是程序性的,很多東西都是準備好的料,有人買了,小販就當著你的面勾兌一下,南北味道,都不像了,操作方式更無什么迷人的地方。不倫不類的味道,大概只屬于這種類型的城市吧。

我有時候在一天的工作中,下班了,做好飯菜,靜靜地等女友回來,最喜歡她進門看到我將盤菜排在飯桌上而發出的那一聲驚喜的“哇”聲,這一天總會使我感到快樂。然后我們靜靜地吃,然后再收拾盤子。我們絲毫也不想出去轉轉周圍的小攤子,因為那里面再也沒有我們喜歡的小吃了。無論南北小吃,似乎都成了我們飯后偶然談論起來的話題。她常說有時間我們到南昌,再吃一下學校旁邊的那些東西,在逛一下學校周邊的小攤子。去年的十一,我們終于在南昌下車,朋友請我們在一個很深很舊很凌亂的巷子中吃了幾個小菜,但是因為店主對于老婆的掌摑,那頓飯很不自在的完成了。在南昌遇見朋友很高興,雖說沒有吃什么南昌的小吃,但是總算體會到了那種南昌獨有的味道,無論這種味道是否充斥在小吃中,在這里要感謝這位朋友。

女友說,總有一天,我們要再重逛一下南昌,重新在學校周圍吃一頓那些小東西,畢竟畢業到現在一年了,都沒有好好地重溫一下。我說好的,有時間的。可能現在的味道不同于我們以前嘗試的那種了,可能若是重新逛的話,就不會再有下一次了。但我定會在今后的生活中,將這種小吃味道努力的溢于我自己的飯菜中,不求太過精細,不為太過粗獷,只要在以后的歲月中適合她的口味,這就夠了。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流水不腐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看窗外,暖陽靜好。微風拂面,樹枝輕搖,路邊柳樹發一層瑩瑩綠色,墻跟也有小草冒出嫩芽。春天說來就來了。再回頭看屋內,...
    張楓霞閱讀 2,080評論 0 0
  • 他、時間上沒有留給他過多的慈悲,因為疾病的突然降臨,他措手不及,可他卻沒有感到絕望,他有他的另外一半,小琪。他們在...
    qipe閱讀 276評論 0 0
  • 『家有中考生』第72天--《渴望自然的高能量狀態變成自覺的高能量狀態》 記錄者:施鳴 體驗者:顧家瑤 施鳴 地點:...
    施鳴閱讀 231評論 0 0
  • 祖之恩,恩如山重;母之愛,愛似海深。嗚呼!悲書一記,痛奠雙親。 成家經百苦,創業歷千辛。訓兒行孝道,教女立功名。為...
    艾思閱讀 324評論 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