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蕭寒晨夕
聽到阿輝在火車軌道上結束自己生命的消息時,我驚呆了,簡直不可思議,更多的是詫異,還有惋惜。
阿輝的一生是短暫的,走的時候具體多少歲,沒有多少人知道。
派出所根據失蹤報案人員的信息,聯系到了相關人口失蹤的幾家人去火車站現場認領。阿伯便是其中之一。
在唯一的兒子失蹤后,找尋了很久的阿伯夫婦,幾乎對人生都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氣。派出所的一個電話,讓他們又驚喜,又懼怕。后來聽說是去認領遺體,阿伯整個人都快要癱在電話機旁,一旁已經快神志恍惚的阿嬸焦急地等著阿伯接完電話后告知她有關兒子的所有消息。
阿伯猶豫再三,在阿嬸的逼問和催促下,看著她焦慮而急切的眼神,實在不忍告訴她實情,于是就撒謊說公安局那邊有新的線索,讓他前去核實一下,卻只字未提去火車站認尸的事。
阿嬸聽后,嚷嚷著要一同前往,阿伯極力勸阻,用盡洪身解數才讓阿嬸留在家等候消息。
出門后,阿伯趕緊快步去找了自己的近親的兩個成年男人,有這兩個當家做主的人陪同,原本心已經砰砰亂跳的阿伯,多少有了一些主心骨。
急急忙忙趕到縣城的火車站時,現場警戒線外已經圍觀了很多群眾。
阿伯一路忐忑不安的心,在接近現場的時候,忽然像堵在了嗓子眼,喘不上氣,兩條腿也開始發抖,怎么用力也挪不開幾步。
越靠近,越有一種不詳的預感,感覺現場躺著的那個人就是自己的兒子。心與心的感應越來越強烈,盡管那個人已然冰涼,他的心已然停止,但這完全不影響阿伯內心冥冥中的心靈感應。
警察詢問的聲音也沒聽見,還是一路陪同的老哥推了幾下阿伯的肩膀,他才回過神來。出示了身份證件,警方核實了相關信息后,帶著阿伯去了現場。
被警戒線圍著的是一個蓋了白布的尸體,警方提醒阿伯,一定要有心理準備。阿伯當時真的想逃走,想象著這一切不過是在做夢。可是當警察揭開白布的時候,阿伯的整個世界都崩塌了。
軌道上躺著的那個人,面目全非,血肉模糊,整個面部已經不能直視了。渾身上下,幾乎沒有一個地方是全乎的。腿和手臂都是斷的,還有拼接的痕跡。只是穿著衣服,很難看出來真實的情況。但是從衣服上浸滿的血漬不難看出,這個躺在地上的人走的時候是經受了多大的疼痛。
阿伯這個時候早已癱坐在地上。不僅是因為這個可憐的孩子他選擇了如此慘烈的方式離開世界,更多的是因為他的衣服、褲子、鞋子,分明是兒子離家出走之前所穿的衣物呀!
讓阿伯直接崩潰的,還有警方遞給阿伯的用透明塑料袋子裝著的二十塊錢。
“這是從死者衣服兜里面發現的二十塊錢。”
阿伯瞬間感到整個世界都在眩暈,地上躺著的分明是自己的兒子啊。他走的時候兜里就是只有二十塊錢,這個錢還是自己給的。而出走的這些天,他竟然一分都沒有花,他到底是怎樣度過這些天的?他究竟經歷了什么?他是被人謀害的,還是自絕于世的?他到底為什么要這么做?是什么讓他那么絕望地選擇以這種方式離開這個世界……?
阿伯陷入了無限的遐想和恐慌中。
這時,警察的一句話把他從恍惚中叫了醒來。
“這個是不是你失蹤的兒子?想好了再回答。”
阿伯愣了半天。沉默的一分鐘里面,他開始了劇烈的思想斗爭。
最后,阿伯回了句:“這不是我兒子”。
警察最后確認不是阿伯失蹤的兒子后,就讓他們離開了。
阿伯轉身的一剎那,后悔到了極致。但是理智告訴他,他不能承認,否則家里的阿嬸如何受得了這個打擊。按照農村習俗,在外去世的人是不能埋在本村的祖墳堆里的,更何況是這么年輕的男人。再說,就算回去了,這么大的陣仗,一定是全村沸沸揚揚,怎么可能瞞得過阿嬸。
如今已經精神恍惚的阿嬸,一定會在聽到兒子去世的消息后,難以承受而發生更加可怕的后果。阿伯的世界已經失去了一個最重要的人了,他不能再失去阿嬸了,否則這個世界上,讓他一個人度過余生還不如讓他去死。
阿伯和其他兩位近親就這樣回來了,一路上商量好了對策,如果實在瞞不住,就說是別人家的孩子,太可憐太可惜了。
后來不管阿嬸如何逼問當日的事情,阿伯還是一口咬定不是他們的孩子。阿嬸無可奈何,但也只能相信阿伯。
從事發現場回來后,警方也陸續聯系了其他幾家人過來認領,但是所有接到通知并來到現場的人,沒有一個人承認,也沒有一個人認領。最后實在和人口失蹤的信息核對不上,警方只有宣告官方來火化。
其實,怎么可能會有人來認領呢?阿伯都已經拒絕了,這個世界上,那個可憐的絕望的阿輝的父親已經和他劃清了界限,怎么還會有別人一不小心地去認領一個也確實不是自己親人的陌生人呢。
就這樣,曾經一條鮮活的生命,在他選擇離家出走的時候,就已經注定了回頭路難走;在離開世界的那一刻,當火車碾壓的疼痛感劇烈襲來,整個人幾乎被粉碎的時候,就已經注定和這個世界永遠告別了。
而當阿伯說出“他不是我兒子”的時候,這個曾經的少年、兒子,這個只做了一年丈夫的年輕男人,其實在很多人看來他只是個善良的孩子。
這個可憐的人,在被父親斷然拒絕認領的時候,已然成了一個孤魂野鬼,成了一個好像從來都沒來過這個世界的人,無人惦念,無人埋葬,無人守候,更沒人知道他是誰。
可關于他所有的記憶,全村與他有接觸的人,應該都能想起一二,也都基本上有很多共同的回憶。那些汲汲的過往,促成了阿輝如今的悲慘結局,多少和他身邊那些最親密的人,是脫不了干系的。
盡管,他們認為,那都是出于愛,都是為了阿輝好。
可結果證明,他們幾乎都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