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最新透露:成功的3大絕學,學會你也能年薪千萬與眾不同!

當今的年輕人,不知道新東方的不多;知道新東方的人,不知道俞敏洪的不多。無論是新東方的“老俞”,還是被譽為當下中國青年大學生和創業者的“心靈導師”、“精神領袖”,他都只不過是在盡力而為。支撐俞敏洪成功的“密碼”是什么呢?在《在痛苦的世界中盡力而為》一書中,俞敏洪敞開他的心扉,講述了自己50年的人生心路歷程,指出了可復制的成功之道。

快樂活在當下,盡心就是完美。面對痛苦,我們該怎樣存活?俞敏洪說:“我深刻地意識到什么也不做的痛苦比任何其他痛苦更加深刻,所以我一定要做事,做事的標準就是必須做對社會有好處的事情,以最大的努力在痛苦的世界中盡力而為。”所以,他沒有蹉跎歲月,幾經周轉,幾經磨難,創造了“新東方”的奇跡。“新東方”現在已經擁有2.5萬名教職員工,成功上市,俞敏洪身價也超過了6億美元,成為中國最富有的老師。

俞敏洪說:在我們的生活中最讓人感動的日子總是那些一心一意為了一個目標而努力奮斗的日子,哪怕是為了一個卑微的目標而奮斗也是值得我們驕傲的,因為無數卑微的目標累積起來可能就是一個偉大的成就。金字塔也是由每一塊石頭累積而成的,每一塊石頭都是很簡單的,而金字塔卻是宏偉而永恒的。要引人敬意,就要研究一個非常專業的領域,在那個領域中,你是最頂尖的,至少是中國前十名,這樣無論任何時候你都有話說,有事情可做。我俞敏洪原來想成為中國研究英語的前100名,但后來發現根本不可能。所以我就背單詞,用一年的時間背誦了一本英文詞典,成為中國單詞專家,現在我出版的紅寶書系列,從初中到GRE詞匯有十幾本,年銷量100萬冊,稿費比我正式工作都高得多。所有的人都是凡人,但所有的人都不甘于平庸。我知道很多人是在絕望中來到了新東方,但你們一定要相信自己,只要艱苦努力,奮發進取,在絕望中也能尋找到希望,平凡的人生終將會發出耀眼的光芒!

俞敏洪:能夠到達金字塔頂端的只有兩種動物,一是雄鷹,靠自己的天賦和翅膀飛了上去,有另外一種動物,也到了金字塔頂端,那就是蝸牛。我相信蝸牛絕對不會一帆風順的爬上去,一定會掉下來,再爬,掉下來,再爬。但是,蝸牛只要爬上了金字塔頂端,它眼中所看到的世界,它收獲的成就,跟雄鷹是一模一樣的。所以生命的起點由不得自己選擇,但是生命的終點是自己決定。新東方“在絕望中尋找希望”這句話,跟美國著名的民權運動家martin luther king所說的話是一模一樣的,他在i have a dream演講詞中說過:we will hew out of the mountain of despair a stone of hope.(我們從絕望的大山中砍出一塊希望的石頭。)請記住,絕望是大山,但是只要你能砍出一塊希望的石頭,你就有了希望。所有的人都是凡人,但所有的人都不甘于平庸。我知道很多人是在絕望中來到了新東方,但你們一定要相信自己,只要艱苦努力,奮發進取,在絕望中也能尋找到希望,平凡的人生終將會發出耀眼的光芒…

俞敏洪之所以能成功他談到了離不開以下3點:

奮斗是生命的常態!

在旁人眼中,如今的俞敏洪早已擁有一個“Big World”,但眼下56歲的他依然很拼。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每天奮斗18小時”。比如,參加全國兩會期間,他半夜休息,早上7點起床,開會,空閑時間還要打理公司事務,幫助年輕人創業,為流動兒童、農村教育發展奔走疾呼……俞敏洪一身西裝,背著一個黑色雙肩包,走路快,語速快,上了發條般忙碌。對他來說,“這成了種習慣,不忙我就覺得很空虛,覺得好像沒為自己干活,也沒有為社會干活,這種感覺會很難受。”但眼下,部分90后青年“人未老,心已喪”,涉世未深,卻已“立地成佛”,在本應斗志昂揚的年紀就對生活“繳械投降”,放棄掙扎與奮斗。生命,需要我們去努力。年輕時,我們要努力鍛煉自己的能力,掌握知識、掌握技能、掌握必要的社會經驗。生活中其實沒有絕境。絕境在于你自己的心沒有打開。你把自己的心封閉起來,使它陷于一片黑暗,你的生活怎么可能有光明!封閉的心,如同沒有窗戶的房間,你會處在永恒的黑暗中。但實際上四周只是一層紙,一捅就破,外面則是一片光輝燦爛的天空,俞敏洪在農業大學西區演講時說:相信生命在不同的季節開放,俞敏洪說2018做這個最賺錢轉法份享,在家用手機就可以創葉一兩個月輕松周茹五位數月如六位數,如果你有夢想茄233569307這是一種人生的自信“真正的自信是建立在對本身深刻認識之上的,”這恰是大學生最盲目的,成績、長相、活動能力……這些大學里的自信所依賴的多是社會上不承認的,只是一個短暫華麗的外殼。“我們十幾年的過程,就是從黃金歲月再走向黃金歲月的過程,”“如果這個年代中間,你迷失在自己的外表中,沒有建立強大豐富的資源,那么未來的花兒能否開放就是幸運與否的問題了。”俞敏洪說,人生的成長就是要“不斷從外在走向內心的過程,隨著能力更加完善,外在的精神支柱走向內在精神支柱,最終達到精神自主。”“人的生命就像河流一樣,每一條河流的曲線永遠不可能相同,因此沒有兩個人的生命是一樣的,但不一樣的生命可以有一樣的輝煌,那就是沖破障礙,奔向大海。”演講的最后,俞敏洪用一滴水作比喻講了一則發人深省的道理。他說:“水的特點是慢慢積蓄力量,只要覺得力量不夠,就不斷的把水積蓄,最后終于沖破任何障礙,往前走。只要你是一滴水,而且想要流向大海的夢想不變,就一定能夠流向大海。世界上,大部分人最后都會變成河流中的泥沙,跟著水流慢慢往前走,失去了志氣,就沉入了社會的底層。希望同學們發揮水的勇氣,不做隨波逐流的泥沙,讓自己的生命在未來的幾十年變的越來越輝煌!”我們應當努力奮斗,有所作為。這樣,我們就可以說,我們沒有虛度年華,并有可能在時間的沙灘上留下我們的足跡。一個人必須面向未來,想著要著手做的事情。但這并不容易做到。一個人的過去是一種日益加重的負擔。失敗是什么?沒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過了所有通向失敗的路,只剩下一條路,那就是成功的路。人性最可憐的就是:我們總是夢想著天邊的一座奇妙的玫瑰園,而不去欣賞今天就開在我們窗口的玫瑰。

時間管理的重要性

俞敏洪他從高考的落榜生,到躍入北京大學的龍門;從不成功的出國申請者,到培養了成千上萬留學生的“留學教父”;從因受處分而憤然辭職的青年教師,到“中國最富有的教師”……他是一個精明的商業領袖,也是一個卓有成效的自我管理者。我的智商非常一般,就是比別人勤奮。我的腦袋不屬于特別笨的那種,但肯定也不是頂尖聰明的類型。在北大的50個同學當中,我的智商應該屬于中下水平,這說明我不是頂尖高智商。

俞敏洪說:我工作確實非常繁忙,一年中可以用來閱讀的完整時間最多也只有幾天。因此,我只能利用大部分零碎時間去讀書,每年閱讀的一百本書基本上都是用零碎時間來閱讀的。我不管到什么地方,手邊總是有書的。過去帶紙質書相對麻煩一點,出差的時候我都會在箱子里裝幾本書。現在有了kindle電子書以后沒有那么麻煩了,出差的時候我會在kindle里下載幾本自己喜歡閱讀的書,然后利用路上的時間讀書。

如果是在外面旅行,他會在早上五六點起來,然后至少工作到八點半。旅行時候,他會到景點或博物館等值得看的地方去看,或者拜訪值得拜訪的人。參觀景點或博物館前,他會先用一小時時間去了解今天要看的東西的歷史和現狀,等于自己給自己當導游。看的同時,如果他發現值得記錄下來寫成游記,就會同時進行構思。俞敏洪說:“輕松和勤奮是不矛盾的,我的輕松是一種擠時間的輕松,比如說我到別的國家旅行,旅行的同時也在工作,但寫出來的文章你會覺得好像我就是在輕松地玩。”

俞敏洪說他在工作的時候,一般會以半個小時為單位卡著用時間。另外每天還會安排一個主線,只要有空閑時間就會為主線服務。比如如果當天的主線是看某本書,那他就會在各種間歇時間去看那本書。很多朋友都知道要利用碎片時間,但多數是漫無目的的刷新聞,看熱點,雖然感覺時間是被充分利用了,但是收到的效果卻很差。其實真正的合理利用碎片時間應該是要先建立一個目標,然后將目標拆分開,一旦有了碎片時間就去利用起來,這樣才會推進你的目標。否則就不是在利用碎片時間,而是在占滿碎片時間。利用自己業余的或者零碎的時間盡可能多讀書、讀好書,讓自己的思想、境界、胸懷、情懷、氣質不斷提升。閱讀與社會的實踐相結合,一定能讓一個人變得更加完善!

堅持做一件事情

俞敏洪說:任何習慣的養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對一個創業者來說,依賴天、依靠地、依靠他人,轉而依賴自己的潛能,還要靠具體的實踐。面對社會的各種機會,總有你的角色。對自我的塑造還在初級階段,錯誤、風險和機遇會同時存在,但人的創造潛能要靠自己在每一件具體的事情上去開發。當創業者意識到自身的創造潛能后,就能擺脫依賴思想,明白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的道理,真正找到自我,實現自我,超越自我,才是根本。現實中啊,人們做事之所以會半途而廢,這其中的原因,往往不是因為事情的難度大,而是覺得離成功太遠了。朋友們,你們是否也有過這種感覺呢?實不是事兒有多難,而是因為做著做著突然覺得我們離成功太遠了,就放棄了。就像我們現在努力與奮斗,什么時候才能出人頭地呢?我想說,朋友你想的太遠了,我們要聚焦當下的工作、學習,你想那么遠就把你嚇著了,越努力心態就會越失衡,越努力也就越失敗。只要你聚焦眼下的工作,心就不慌了,少想未來,多干實事兒,就落地了,一步一個目標,逐次遞進,你離成功還會遠么?

俞敏洪說不是一直做就能成功,而是有心的做。不是堅持做一件事把自己做成了專業,而是做成了不顧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不是人順應利用規律,而是期望規律來適應自己迎合自己,如果自己不是神仙,那又怎么可能呢?其實只是看運氣罷了。大廈將傾一木難支,這樣的運氣不看也知道結果。根基牢固厚積薄發,這樣不看運氣也不害怕。看運氣,就不是堅持做事的態度。當一件事開始做是行的,但隨著客觀規律發展變化,可能就不行了,不能做了,這時候放棄,這件事失敗了,其實也不是失敗,這是認真分析判斷后主動的放棄,不一樣的。當然也顯示了當初選擇這件事的沒有遠見沒有考慮周詳,除非是即時行為。堅持做一件事,堅持的往前走是對的,隨著變化而進行不同的方法的應對。只要這件事是認真分析的正確的,可行的。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