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張國立,大家腦海中出現的是紀曉嵐、康熙帝、成昆、佟志等人物角色形象,其實,他除了演員(國家一級演員)外,還有著多重身份:全國政協委員、導演、制片人、主持人、中國鐵路文工團演員、重慶大學美視電影學院院長、碩士生導師、北京國立常升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上影寰亞文化發展(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這些不同的身份是他資質的證明,過了順耳的年紀,張國立的大半生都在為影視行業做貢獻。
早期的張國立以演員身份出現在大眾面前,1983年因參演電視劇《彎彎的石徑》正式進入演員生涯,從那以后,他的作品可謂是高產量、高質量、高銷量,每一部劇、每一個角色可謂是信手拈來,無論是肆意灑脫、不怒自威的康熙帝,還是足智多謀、才華橫溢的紀曉嵐,或是是惡貫滿盈、殺人不眨眼的成昆,亦或是有原則有擔當的權來……不同的角色在他的演繹下有著不同的靈魂,至今他已經塑造了幾十個經典角色,并獲得諸多獎項與榮譽。
演員類:1983年后張國立便成為了影視劇演技派代表,他所飾演的角色總能在一段時間內掀起一陣“話題熱”,那時的電視機還是黑白為主,那時的春晚也才推出首屆,那時的張國立28歲,參加工作12年。也許很多人沒有看過《嫌疑犯》、《草莽英雄》、《朱麗小姐》、《八卦蓮花掌》、《死水微瀾》、《頑主》、《袁氏遺產案》等早期作品,但從《朱麗小姐》開始,張國立便一路收貨獎項,至今所獲得的榮譽更是數不勝數。
1987年,張國立主演的話劇《朱麗小姐》獲得第04屆中國戲劇梅花獎話劇表演獎,這是中國戲劇表演藝術最高獎項,張國立實至名歸。在《我就是演員之巔峰對決》中,張國立與李宇春根據電影《秋菊打官司》改編的《說法》表演中就體現了他的話劇功底,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朱麗小姐》后,張國立憑借《1942》、《手機》、《康熙微服私訪記》、《鐵齒銅牙紀曉嵐》、《金婚》、《親兄熱弟》、《五月槐花香》、《大生活》、《宰相劉羅鍋》、《混在北京》等諸多作品陸續獲得了:中國首屆電視藝術片最佳男演員,百花獎最佳男演員、最佳男配角,開羅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男演員,金鷹獎電視劇銀獎、觀眾喜愛的男演員、最具人氣男演員、觀眾最愛的電視藝術家,金雞獎最佳男配角、最佳男主角,春燕獎最佳男主角,觀眾最喜愛的男演員,飛天獎杰出貢獻人物、優秀男演員,白玉蘭獎優秀男演員,金熊貓獎觀眾最愛男演員,澳門國際電視節中國電視產業杰出貢獻獎,北京十佳電影工作者,加拿大電影電視節最佳男主角,全國最具藝德風尚演員,中國電視劇產業突出貢獻人物,國劇盛典30年最具影響人物中國電影金鳳凰獎……并三次問鼎中國電視藝術雙十佳!
一句話概括,關于表演,張國立可謂是拿遍了各大小獎項。
導演類: 演員轉型當導演已經相當普遍,姜文、周星馳、趙薇、吳京等均是由演員向導演“跨界”的例子。張國立的導演之路早在1996年便鋪下了,那時候的他41歲,導演的第一部作品是《請撥315》(1996年)的后15集,這部電影算是他小試牛刀的作品,《康熙微服私訪記2》(1999年)才真正顯露了張國立的導演才華。在第一部人氣的基礎上,張國立擔任第二部《康熙微服私訪記》導演,獲得較高的收視率。那時候的觀眾并沒有多在乎導演是誰,只要是好作品他們都愛,而張國立本人對自己的專業性要求較高,在第一部時就與張子恩、孫樹培一起參與了導演工作,第二、三、四部真正獨自挑大梁,完美融合劇情,且一部比一部更受好評。
此后,張國立還導演(參導)了《鐵齒銅牙紀曉嵐》、《京城大狀師》、《我這一輩子》、《歡喜姻緣》、《布衣知縣梵如花》、《布衣天子》、《五月槐花香》、《少年寶親王》、《宋蓮生坐堂》、《龍非龍鳳非鳳》、《少年嘉慶》、《濟公新傳》、《親兄熱弟》、《想愛都難》、《大生活》、《相伴》、《趕走你的憂郁》、《不如跳舞》、《半路父子》、《草根王》、《養父》、《你是我的愛人》、《原鄉》、《中國1945》、《愛情最美麗》等諸多作品,這些影視劇大多是他自導自演,并憑借作品獲得了南方盛典年度最佳導演、中國電視藝術雙十佳最佳導演榮譽。
作為演員,張國立時成功的,作為導演,張國立亦是專業的。
個人貢獻類: 張國立僅僅是演員、導演嗎?當然不是! 他做慈善:2010年,張國立與妻子鄧婕攜手云南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成立了“國立愛心基金”,正式以團隊組織的形式進入慈善領域,此前一直是以個人形式捐贈(如張國立夫婦向云南文山縣捐贈兩所“國立希望小學”、捐款20萬元人民幣,玉樹地震捐款25萬元人民幣,向遭受洪災的泰寧重災地朱口中小學捐贈了二百套課桌椅,赴南京福利院探望孤兒……)。2010年12月“國立愛心基金”針對云南希望工程組織了“公益100”活動,鼓勵大眾以100為主題進行獻愛心,如捐獻100元錢,當100分鐘的志愿者,提供100個公益點子,做100件有意義的事情等等。這一創新公益形式在當時獲好評,還贏得了諸多關注,張國立也因此獲得了“慈善公益人物”的殊榮。
他做主持:近幾年,張國立頻頻出現在如《國家寶藏》、《見字如面》、《非凡匠心》、《演員的誕生》等高質量綜藝節目上擔任主持人,很多人被他幽默的主持風格、卓越的演技以及權威的話語圈粉。對于觀眾來說,一個綜藝節目能請上張國立擔任主持,那就是質量的保障,畢竟他在圈子內是演技、品質、專業的象征。其實,張國立有一定的主持功底,他是各大型頒獎晚會的常客,更擔任過央視春晚。早在2014年春晚舞臺上,張國立就首次打破了央視春晚固有的主持“隊伍”,成為最具親民的主持人,而當年春晚他身兼多職,除了主持人他還是總策劃、快板節目表演者,那一年的春晚首次實現了風格上的突破。2018年春晚張國立再次站在主持人隊伍中,兩次進軍央視春晚,是對他主持功力的肯定。
他做制片人:張國立對于影視圈的影響絕非演技而已,他開創了我國MV的先河,是中國MV開山祖師。1990年我國音樂市場的傳播主要以聲音為主,張國立在各方面的影響下嘗試制作MV,與他合作的人是屠洪剛。而當時的張國立還在北漂,屠洪剛也憑借青歌賽出道不久,兩人帶著夢想在相對艱苦的環境里完成了中國首支MV《感覺自己》。這支MV在當時雖說掀起了一股創新風,但在電視機不太普及、專業知識匱乏的時代,這支小小的MV并沒有卷起多大的浪花。直到五年后,張國立再次與屠洪剛聯手推出第二支MV短曲霸王別姬,從此MV便成為音樂標配,改變了華語樂壇固有模式,張國立本人也因此成為新古典主義的領軍人物。
他做老師:張國立在諸多大型比賽中擔任過導師,在他的職業生涯中,他也是一名真正的老師。他是重慶大學美視電影學院院長,也是這所學校的碩士生導師。2018年6月28日在學院畢業典禮上,張國立關于"整容顛覆了今天的藝術審美,甚至動搖了追求藝術的初心"的言論火爆網絡,因此也讓更多人知道了他的院長身份。
他做企業家:明星開公司是常見的事情,張國立創業較早,1996年成立了“國立導演工作室”,2005年由工作室正式轉變為公司,成立了北京國立常升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專注于影視劇創作與制作,并聚集了大批優秀的導演、制作人、演員等,旗下出品的作品在上文“導演類”中有介紹。2009年,北京國立常升與上海電影、香港寰亞電影共同成立了上影寰亞文化發展(上海)有限公司,張國立擔任總經理。這家公司聚集了三方資源優勢,對后來的影視市場發展影響重大,直到現在依舊是影視圈中的頂梁柱,而張國立,則成為了一名成功的企業家。
他做科考隊員:很多人不知道,張國立是首批登上南極建立中山站的科考隊員之一,并且獲得二等戰功榮譽。1988年國家科考隊去南極建立中山站,當時在四川電視臺工作的張國立等人被派跟隨科考隊拍攝一部三集的電視劇《長城向南延伸》。因科考團隊是第一次進入南極毫無經驗,就連“極地號”都是從芬蘭買的二手抗冰船,不具備破冰功能,在離南極陸地還有幾海里時碰上了浮冰與冰崩,大家不想棄船,只能扔掉一部分建設品,靠人工將浮冰炸出一條道路讓船靠岸。當時船上上百人只有張國立在做鐵路工人時見過爆破,隨即成立以張國立為組長的爆破小組,十幾個人在浮冰的不同區域放上炸藥,準備一同炸開浮冰,但有一處炸藥沒有點燃,張國立眼疾手快讓引爆者跑開,自己用煙點燃了引線,隨即張國立身邊冰塊四濺,慶幸的是沒有一塊冰砸向他,可能是上天的眷顧吧。
此后,張國立不僅需要擔任演員、副導演、副攝影、策劃、統籌去完成原本的任務,其團隊還與科考隊員一起建設中山站,而當時正逢極晝,分不清白天黑夜,困了就看看看企鵝,與企鵝的睡眠時間保持統一,就這樣熬過了近半年。以至于后來張國立談起這段經歷時說:一輩子的苦都在南極吃完了。正是南極的這段經歷,讓他獲得了二等功,這榮譽至高無上。
對于普通大眾來說,我們所了解的張國立是演員,是導演,是主持人,但你不知道的是,幕前幕后的工作他都有所建樹,各地方言張口就說,各人物角色信手拈來,行走“江湖”多年,他豐富的人生閱歷與知識儲備是后輩人學習的楷模,影視圈的發展離不開他的功勞。如今,已過順耳年紀(64歲)的張國立如曹操詩中的“良馬”,伏櫪而志在千里,暮年而壯心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