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其實和吃飯一樣簡單

常聽人說,很慚愧,工作之后就再也沒有學習過了。這么說的朋友,想必對學習這件事有很多誤解。

學習其實就和吃頓飯差不多。吃飯指我們攝取物質食糧,也是一個挑選食物、將食物的能量化為己用的過程,包括采買、烹飪、食用、分享這四個階段。

學習指攝取精神食糧,是一個對思想知識去粗取精、化為己用的過程。步驟么主要包括信息收集、處理、利用、分享四個階段。

其實,人很少有“再也沒有學習過”的情況。就如吃飯,你再忙、再沒時間做飯,也絕對不能不吃飯。

精神上也是如此,即便沒有正兒八經上課、看書,但在日常生活中肯定少不了攝取信息。這些能為我們所用、能為我們的心靈、精神、思想添柴加火的信息,都可以稱為知識。

我們分開看看這四個步驟。

采買=收集

想要買菜你會怎么做?一般我們先大致考慮一下自己要吃什么、自己有多少預算,然后去購買食材。購買的方式一般是菜場和超市,少數人會選擇網絡或上門的移動攤販以節省時間,還有一些大神要自己種植。

知識的來源也是類似的。我們首先考慮自己的預算和時間,選擇自己負擔得起的方式。有時間的人能去報個班學習,而沒時間的則可以選擇網絡學習,再不濟,可以瀏覽網頁、參加公司推薦的培訓班。

有沒有自己把知識種出來的?有。那就是用自己的知識來生產新知識的人。他可能是工廠里把自己的畢生經驗匯總成操作手冊的技師,也可能是學校里跨學科研究的教授,甚至可能是生活中會舉一反三的小朋友。兩歲的孩子,知道紅色和藍色之后,聽見媽媽把一支紅筆叫紅筆,就知道了另一支藍色的筆叫藍筆,不就是創造了屬于他的新知識嗎?可見創造知識是人的天賦,小孩子就可以做得很好。

很多人不知道自己要收集什么信息,這也可以用買菜的思路來解決。先想想你怎么解決“不知道自己要吃什么”這個問題。一般我們就在菜場上多逛逛,找找最近沒吃過的東西,保證營養全面。所以當我們不知道自己該攝取什么信息的時候,就可以在書店、網上多看看,了解自己原本陌生的領域或是熟悉的領域中的新知識,就會有所發現。

烹飪=處理

把菜帶回家之后,我們就要開始烹飪了。雖然我泱泱中華,烹飪風格和手段五花八門,但必不可少的過程有洗、切、燒、盛四個步驟。

清洗就是去掉菜上面的污垢,順便把我們不要的部分,比如蔬果蒂、動物皮毛等扔掉。信息也需要我們經過篩選甄別,挑出自己需要的,扔掉我們不要的。

很多人做菜的時候明白自己需要什么、該扔掉什么,但一面對信息時卻過度珍惜,什么都舍不得丟棄。要知道自己用不上的東西是沒有任何價值的,貪多容易嚼不爛,放著還發臭。所以一定要學會舍棄,只選擇對于自己有利的。

切就是將食材切分成自己能處理的碎片。面對書籍、文章這些長篇大論,我們要將書讀薄,讀到里面一個個重要的信息點,用以構建自己的知識。

就如刀工有優有劣,抓取碎片的能力也是有強有弱。有人目光如炬,一下子就能找到關鍵信息,有人面對書山文海就亂了頭緒。拋開天賦不說,抓取碎片的能力(差不多是我們所說的閱讀能力)是可以通過學習技巧、反復練習來提高的。

燒指將不同的食材扔到一起,施展廚藝,添油加醋,把菜變成自己愛吃的模樣。知識也是如此,需要我們將碎片拼入自己的知識結構,才能真正成為自己的知識。
比如你若只知道一百塊等于一百個一塊、一塊等于十個一毛,是沒有辦法使用錢的。只有等你認識各種錢幣長什么樣子、把這條知識與錢的計算方法相結合,才能出門買東西。

盛盤是把菜展示出來,越是正式的場合裝盤越精美。知識的盛盤指的是把知識展示出來,一樣是依場合而定。商業報告要求精美簡練有深度,學術報告必須嚴密專業有建樹,而普通的文章只要格式規范、措辭合理、字句正確即可。

曾經有個室友,做飯從不盛盤,一概端著鍋吃。如果沒有外人看,其實這么做也不錯,方便,又香。知識也是如此,如果不對外傳播,自然不必寫的有條有理、裝飾精美。每個人頭腦中的知識結構不一,想必都有自己的一套裝盤心得。

食用=利用

做飯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吃飯,如果做了不吃,那是伙夫,不是食客。知識最終目的是為了利用,如果不能利用,充其量也只能算作是信息。

不過對于利用,我有比較寬的解釋。能在工作中用起來、產生經濟效益自然是一種利用方式。但是在生活中用起來、提升生活品質,或是用以充實心理需求、振奮精神,都可以算是有用。

一如同樣是吃,有人是為了果腹,有人是為了健康,有人是為了滿足口舌之欲,有人是為了體現自己的生活品質,這些都是吃,并沒有什么高下對錯之分。

這么看來,孔乙己知道茴香豆的茴字有多種寫法,雖然對于別人來說毫無用處,絕對算不上一種知識,但對于他自己而言,體現了他的博學,滿足了心理需求,也能算得上是知識。有時候我們讀讀雞湯,給自己以心靈的安慰,也是如此。

分享=分享

分享是一個附加步驟。除了給自己做飯,如有余力,我們可以為家人做飯,或者宴請朋友來品嘗自己的手藝。

我們在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后,如果有能力,可以將知識整理出來,分享給自己的同事、家人,甚至分享給更大平臺的人。廚藝不好拿不出手,知識分享也要求我們本身的知識儲備過關。

關于知識的問題

1、看了你的文章,我還是不會學習。

其實學習本質上是一種技能、能力。做菜需要多學多練,學習也是如此。一篇文章解決不了問題。

2、為什么有人學習能力強,而我的學習能力超弱。

有些人天生是食神,做什么都好吃。有些人家人能提點,做得也非常不錯。有些人去了新東方,回來后廚藝大有長進……不不我沒給新東方做廣告,我是想說,“學習”這門技能,有天賦的成分,有家庭環境的影響,也有你在學校受的訓練的烙印。

而且每個人擅長的技能不一樣,可能你就是不擅長“學習”這門技能吧……

3、學習能力弱的我,到底能不能提高。

能。

有三方面可以做:

一是找個好師傅、好學校教授這門技能。

二是用心思,積極動腦,都說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梁實秋有一本有名的有關吃的書,叫做《人生有味是清歡》,寫得非常美味。他沒有經過專門的烹飪訓練,所有有關吃的知識,不過是平日用心觀察、品味積累而來。

三是反復練,也就是勤能補拙。有個親戚在市場賣衣服,十幾年下來生意做得紅火。他的竅門不過是平日用心觀察客戶的穿著,外加反復觀察、記憶,最終摸索出了自己的經驗。

4、離開學校就感覺自己不懂得怎么學習了。

請允許我先給你的學校一個差評。

好的廚師學校,會告訴學生如何選材、如何取舍、如何烹飪、如何品評、各個工序有什么技巧,甚至發掘你擅長的技能、啟發你如何創造自己的菜肴。差的廚師學校,只讓你手把手跟著老師學,幾十個菜肴學一遍就出師,離了學校你只會炒冷飯。

好學校和差學校的區別也是如此。好學校會授人以漁,告訴你如何攝取、鑒別信息,處理信息,并內化為自己的知識,讓自己的思想生根發芽。不過好學校少之又少,在我的基礎教育階段反正是沒有碰到過……所幸人是終生學習的,現在開始不算晚。

5、沒時間學習怎么辦。

學習就和吃飯一樣,只要你還吃飯,就在學習。你每日每夜都在攝取新的信息,都在和人交流,怎么可能沒在學習?之所以覺得自己沒學習,是因為你沒有“主動”學習。

主動學習如同自己做飯,可以做出合自己口味的營養飯菜。對于連做飯都沒時間的朋友而言,想要更有質量地學習,有兩種方法:一是提升效率,擠出時間學習;二是在自己獲取的信息快餐中挑選有營養的部分。

6、我該怎么學。

三種方法:
一、回好學?;貭t重造,比如申請國外大學、國內的高品質的在職研究生。
二、參加一些思考、閱讀類的書友會、網絡課程等。
三、以后繼續看我文章: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反思 (2011-01-25 08:55:50)轉載 標簽: 雜談 9月中忽然接到通知,要去臨市檢查工作。省行動員...
    田園牧歌123閱讀 137評論 0 0
  • 今天早上,我們進行了彩排,由于我們這個班人多,場地比原來訓練時又大,彩排期間還得讓老師指揮一下,彩排結束后...
    楊智斌1閱讀 178評論 0 2
  • 《詩經》的偉大之處在哪呢?夫子看得透:“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思無邪,多美。 《詩經》中大多寫男女歡愛...
    千代代閱讀 1,082評論 0 3
  • RecyclerView可以看作是ListView的進化版本,當然RecyclerView并不是繼承ListVie...
    Anderson大碼渣閱讀 1,706評論 2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