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風俗,我所在的這地方就有一點挺特別的,約定俗成的事情,那就是不管一個人年紀大小,大人們都會教小朋友叫結了婚的人叔叔或阿姨,而未婚的,都該叫哥哥或姐姐。
我為什么要說這事呢?因為稱呼這件事在日常生活中是很重要的。下面說說一些生活小插曲,來個舉例論證。
Ⅰ 朋友在外面晃悠回來,到了樓下準備開門,有一鄰居家的小朋友剛好也要進門,見到她,開口就是一句阿姨,然后呢,朋友就拉臉下來了,叫人改口叫姐姐。
Ⅱ 有一次,我去糧油店買白醋,穿著一身工服,那老板還沒看清我長啥樣就跟老板娘說,這個靚姨要買白醋,然后老板娘給我拿東西的時候,看清了我的樣貌,就跟老板說,哪是靚姨啊,明明是靚女一個,而且是五官端正,一臉旺夫相的女孩子。?
Ⅲ 一天,上班時候,我問其中一位比較年長的阿姨,這發票是不是你的,然后那位阿姨沒留意聽我說話,反倒是阿姨旁邊那位靚女很激動,反應很大地回應我:我有那么老嗎?叫我阿姨。然后只能無奈跟她解釋說我不是叫她,而是旁邊那個阿姨。
……
這類事情,在現實生活中,相信不勝枚舉。
那這些事情透露了什么訊息呢?那就是一個人對自己年齡和外貌的在意程度,也夾雜著不同心理變化過程。
十多歲的人,如果不是論資排輩,小朋友們理應叫哥哥姐姐。二十多歲的人,被小朋友叫姐姐或是阿姨,都不打緊。至于年齡再大些,稱呼什么的,也該看開些了。
誠然,我們都想外表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小,像個大孩子,永遠只有被人喊小了的份。但是,人的容顏遲早有一天會衰敗,每個人都會變老,在什么樣的年齡,就該有屬于那年紀合適的稱謂。被人叫得年輕了,值得開心,被人喚得老成了,也要接受。與其糾結于自己是否真看起來那么老的問題,不如學會自嘲,輕松化解那些個無謂的瑣碎事。別人怎么看自己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自己怎么看自己。心寬的人,不易老,心態年輕就好。
不過呢,人都是那樣的,每當勸慰別人的時候,說辭是一套一套的,一旦放到自己身上,就不管用了。我也試過被小學生叫阿姨的,那是有一次我去參加公司的義工活動,和同事們一起去民辦學校幫助資源稀缺的小朋友,當他們的老師領著他們排隊進活動課室的時候,我正好在門口迎著,然后他們竟然一個個排隊過來對著我說:阿姨好!那一刻,我的內心是崩潰的,立馬跟他們說是姐姐,不是阿姨,好在都是些懂事的小朋友,所以后來那一排人都禮貌第地對我說姐姐好了!哈哈!由此可見,我也是一個怕被人叫老的人啊。
有時候,我會想,都二十好幾了,被人叫阿姨也是正常,但被人那樣叫了,總是心不甘情不愿的,還是覺得叫姐姐才合理。其實被那些比較小的小朋友喊阿姨,是比較容易接受的。但總是有些奇葩,讓人忍不住要翻白眼,明明TA長得比自己老,一副老氣橫秋的樣子,還要叫比自己小的人姐,真是聽得雞皮疙瘩掉滿地,逼得人只能在心里咒罵千百遍方能解恨。
也許每個人的心里都住著一個小孩,不愿意長大,所以希望小朋友們能夠永遠稱自己是哥哥或姐姐。
又或許是每個人的內心都是怕自己變老的,所以希望別人給自己的稱謂是越年輕越好。
而無論是哪種,都是可以理解的。作為正常人一枚,誰不希望青春永駐,永葆年輕呢?只是,即使不想承認會變老的事實,也要學會笑著去面對那些個無關緊要的稱謂。別人是否禮貌,嘴巴甜不甜無所謂,重點是自己要把心態放好,同時還要學會說話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