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獨自一人坐高鐵出差。基于自己有限的經驗和略帶假設的想象,乘坐高鐵應該是可以安靜的、舒適的。即便有結伴而行的旅客彼此交談,也還是不足于對鄰座造成太多的干擾。
若真如此,在大約5小時左右的旅程中,應該就可以有一個特別有意思的體驗。比如,可以一邊感受高速穿行在祖國大地的時候,順便透過車窗領略一下秀美山川;或者翻翻書,聽聽音樂,又或者打開IPAD看一部心儀的電影… …
如果這些都意興闌珊的話,至少可以觀察一下不斷涌進又轉眼離開的旅途中人——有的獨自一人略顯形單影只,有的十指相扣愛意濃濃,有的手攜黃口小兒煩躁地幸福著,當然也可以嘗試體會一下,身著制服的列車員在車廂里來回穿行,臉上略顯疲憊的笑容背后的各種甘苦。
總之,習慣了安靜,也就很享受那種一個人身在人群,又能置身人群之外的那份隱約孤獨的感覺。
可是,不知是因為自己運氣不好,還是因為自己的定力不夠,在并不漫長的5個多小時里,所有之前美好的預設都土崩瓦解了,甚至連閉眼睡覺都變成了一種不可實現的奢望——
在進入車廂坐定之后,正打算找一部收藏已久的電影來打發時光的時候,身后的座位上猛然傳來一陣極為放肆的笑聲,引得前后左右的旅客側目驚詫,自然也引起了自己的注意。
無需仔細,能夠充斥整個車廂的聲音,足于讓坐在前面的我聽個一清二楚,一位男士的故作矯情的辯解,一次又一次地引發著旁邊兩位女士頗具意味的大笑。
就在這笑聲和爭辯聲交錯糾纏的過程中,我聽出了一個大概:應該是早已熟識的三人結伴同行。兩位女士自覺地站在同一陣營,不斷爆料那位男士的陳年舊事,既有落魄時的困窘失態,也有得意時的驕橫奢靡;既有職場里的勾心斗角,也有情場中的多方牽扯… …估計那位男士應該正在“春風得意”時,無論那兩位女士怎么極盡挖苦、調侃之能事,他都能“樂在其中”......
——或許印證了那樣一句話,“一個人只要取得了世俗意義上的成功,過去所有的不堪都可以轉化為胸前閃閃發亮的勛章”。
如此一來,一方“逗哏”,一方“捧哏”,甚至還能無縫轉換彼此角色,好一個高潮迭起、肆無忌憚的三人組。若被《鏘鏘三人行》節目組看見,也會“自嘆弗如”!
更為絕倫的是,全程5個多小時竟然沒有絲毫停歇!一直自詡有點修養的我,甚至還找到車廂乘務員提出“抗議”,等乘務員一臉無奈,兩手一攤苦笑著,要我擔待一些的時候,才驚覺自己原來如此沒有“包容之心”,實在“慚愧”不已!也許正是因為這份“慚愧”,最后攪得自己也全程“心神不寧”!?
記錄上述片段,的確可以重新覺察到自己“修煉”不足的地方,以便校正日后精進努力的方向。與此同時,我也相信,任何一個人都有權利自由選擇打發旅途中的寂寞和無聊時光的方式,其中也就包括與同行旅伴閑聊,并且話題也只能由閑聊雙方自由確定,他人并無橫加干涉的權力與空間。
估計前面提到的乘務員,之所以會無奈、苦笑,估計也是因為出于尊重他人閑聊的權利的考量。
有必要思考的問題是,在捍衛自己閑聊權利的時候,確保不會對他人造成影響或者干擾,應該是一個基本尺度吧?
行文至此,是否可以說,“閑聊的權利值得尊重,但聒噪只會令人生厭!”如是觀照,也算是修煉之一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