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年輕人談起戀愛都有點兒些追求“海可枯石可爛天可崩地可裂我們肩并著肩”(唱起來)的架勢。可要真細數起來,比宛如星光的浪漫比地動山搖的摯愛,四百年前的老莎那可是個中高人。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世仇男女為愛殉情的《羅密歐與朱麗葉》,今天小編我要向大家推薦老莎的另外兩部關于愛情的經典作品:《愛的徒勞》與《愛的勝利》(又名《無事生非》)。相比于《羅朱》的苦大仇深,這兩部作品就來得輕松浪漫許多。此番兩部劇搭對演繹更是擦出無數火花,奇妙無比。有輕快、戲謔與調侃,也有流言、猜忌與考驗,甚至還有家國大義,請一定忘掉莎士比亞這個名字的沉重,它一定會給你耳目一新的感覺。
值得一提的是,《愛的徒勞》(Love’s Labour’s Lost)和《愛的勝利》(Love’s Labour’s Won)這倆戲設定其實很別致,明明是兩部不相干的劇情:不一樣的主人公,不一樣的時間地點。但是導演大開腦洞......《愛的徒勞》中的意猶未盡,是否存在另一部莎翁作品來彌補圓滿?或許人們熟知的《無事生非》,就是《愛的徒勞》的姊妹篇《愛的勝利》?于是他用同一組演員班底飾演,卻不更改《無事生非》的情節,“讓莎士比亞的戲劇自己對話”。這樣做也許會有爭議,但也的確碰撞出了更多靈感和火花。
這是第一次Lost & Won被放在了一起,被好像走在街上被人心血來潮給拉了郎配——媽呀!真是合拍,絕對是真愛!
除了搭對,這兩部戲也帶有一定的歷史改編——《愛的徒勞》被放置在一戰前,《愛的勝利》則被放置在戰后。其實改換時代背景對于莎劇來說并不稀奇,連一向秉持原汁原味的環球莎士比亞劇團,也在Emma Rice走馬上任后開始各種穿越,至于英國國家劇院、阿爾梅達劇院這類,那就更是青睞相對抽象的當代背景,甚至新舊服飾混搭的超時空感。
相比之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RSC)基本走的還是寫實路數,這兩部戲就是風貌和氛圍都非常二十世紀初,包括布景,音樂,人物狀態,服裝道具太細致太好看了嚶嚶嚶!!公主和侍女的大檐帽與長裙、翠綠的草坪和身后的宮廷,都充滿了牛油曲奇配紅茶味兒,歡快休閑。?
這兩個戲演出來真的毫無違和,相互映襯在一起像兩個小姐妹兒似的特別可愛。確實如媒體所說,難以想象是第一次搭對。戰爭的背景給劇本增加了一種別樣的色彩,有創傷感,也有撫慰,真的太牛了。
它們的內部風格非常統一,但是顏色基調又不太一樣,Lost更加沉色,Won則更明亮一些。Lost的結局有點悲傷,但是Won又圓滿回來,就覺得特別平衡。記得當時看到Lost里邊that's too long for a play我不禁拍大腿贊嘆莎巨巨捅刀鼻祖神力無窮,說好的諷刺喜劇瞬間變成虐心大戲,然而又并不狗血。Won則更使人愉悅,最后貝特麗絲和培尼狄克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時候被甜哭了,覺得又相信愛情了(。
總之,少看一個是肯定不行的!至于順序……非要反著看的話,你高興就好。
演員也超級棒!!!特別喜歡Edward Bennett,真的是丑帥丑帥的,好有魅力啊,而且和高顴骨略齙牙的女主也特別有CP感。
兩個人看起來都非常聰明而且的確也很聰明,這樣聰明的演員在英國有,但也不算很多。他們把臺詞處理得非常通順、舒服,并不是在背臺詞而是在表達。其實對于表演而言,“說人話”本身就是很高的要求,這些演員能把莎士比亞時代的英語,處理到這樣自然、日常的程度,韻律又非常美,感覺念著念著一路就要唱上去。
還有,就是這倆戲的音樂,太好聽了。太太太好聽了。一個是Be my love還有一個When daisies pied,還有一首好像叫So well I love thee,非常英國,非常美,給整個戲增添了無比美妙的色彩。
啊好像一直都在咆哮,一直像個傻子一樣激動。回想觀戲體驗,真的是太愉悅了,是戲劇帶給人的那種感動、快樂,你坐在劇場里被這樣一種氣氛包圍、感染,這種氣氛強烈又美好,完全牽著觀眾的心走,不需要思考和分析,就是那么一種直觀,背后卻又其實蘊含精妙的美感體驗,總之超級超級喜歡這個production!!牛逼!!! 大家有機會一定要去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