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書|無意識的姿態,溫尼科特書信選

圖片發自簡書App

這是一本今年四月剛剛出版的新書,如果我們搜索這本書,我們可以看到它的一個基本的簡介:

“《無意識的姿態 溫尼科特書信選》的126封信件中,讀者可以追隨溫尼科特理論發展的脈絡,了解其理論的整體框架,把握其理論形成的時代背景和人文環境,更理解其思想的精髓。”

以及內容提要:

“溫尼科特是繼弗洛伊德之后英國新一代精神分析師的核心人物,他懷疑一切教條式的理論,深信自己觀察的價值,最終形成高度個人化的理論和治療風格。

編者十分了解溫尼科特的生活,也十分熟悉溫尼科特理論發展的軌跡,所以能夠在本書中提供一幅溫尼科特思想和人格的鮮活畫面。從本書的 126 封信件中,讀者可以追隨溫尼科特理論發展的脈絡,了解其理論的整體框架,把握其理論形成的時代背景和人文環境,更理解其思想的精髓。

本書適合所有精神分析同道及所有心理學愛好者閱讀?!?/p>

平淡無奇的介紹,相對于“亂花迷人眼”的眾多心理學書籍,說實話是很難吸引到一些普通心理學愛好者的。而筆者入手的初衷,也是因為工作方式為心理動力學,而又喜歡客體關系學派,因此想要更多的了解溫尼科特,而在入手閱讀之后,才感受到,這本書是有多么的驚艷蘊涵于平淡。就如同一壺窖藏了多年的壇裝老酒,蘊芳香于平凡。

那么我來以自己簡陋的文筆,以自己的熱情帶大家更多的了解一下這本書。

本書并非我們傳統意義上的專業書,全書完全以溫尼科特的來往信件構成,全書行文,如果對溫尼科特的風格有所了解,可以在閱讀時,仿佛看到大師在我們耳邊平和的講述著他的想法與見解。

正如他最為眾人所知的“good enough”,在硝煙紛飛的二戰時期,也在同樣“硝煙紛飛”的大論戰時期,作為夾在兩個“強勢”的女人(Melanie Klein&Anna Freud)間的Winnicott,完美的詮釋了謙謙君子,溫潤如玉,風骨似竹,人淡如菊,這一系列中國人對于古人君子的描述。

通過書信,我們可以看到他在兒科醫生和精神分析師的職業身份背后卻擁有一顆對兒童充滿了愛的心;我們可以看到充滿溫情的他,面對原則的堅持——在書中收集的第二篇信件中,他給時任英國首相的張伯倫寫信,質問其為何不提猶太人,是否是因其具有反猶傾向,而時值1938.11月,正值英國正考慮是否要與德國妥協低頭;我們可以看到他作為中間學派的一員,他對和自己一樣的學派同胞們披心相付,在克萊因學派、維也納學派大論戰之際,還為這兩個敵對的派別進他的力量提供了些微的溝通渠道,甚至在努力的調和著他們之間的矛盾(在D43封信件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同時致克萊因與安娜·弗洛伊德的試圖調節派系之爭的信件);可以看到他作為一位心理學家,與醉心學術的很多同道不同的是,他一直為著社會發展而努力,譬如在寫給《英國醫學期刊》編輯、時管衛生隊官員、《泰晤士報》的編輯等多封信件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作為一名醫生、一名精神分析師,在面對時政、真理及人性時所展現出來的巨大勇氣和堅定立場。

在本書的往來信件中,我們可以看到多名知名學者的身影:安娜·弗洛伊德、梅蘭妮·克萊因、威爾弗雷德·比昂、雅克·拉康、約翰·鮑爾比、詹姆斯·史崔奇、漢娜·西格爾、奧古斯塔·伯納德、克利福德·斯考特、芭芭拉·蘭托斯。。。。。。

全書從1919年寫給維奧萊特·溫尼科特(溫尼科特的姐姐)闡述心理治療的發展的信件起,至1969年11月寫給羅伯特·托德的關于出版發行的回復止,收集了跨越了50年的信件,這本書,并不僅僅是一本傳統意義上的闡明觀點專業書,亦不是一本傳記,而是一本可以帶著讀者一起站在大師身旁,感受時代的變遷的圖書。通過信件,我們可以去仿佛置身于歷史中,而非好似讀傳記一樣,俯視那段歷史。

我們不僅僅能夠看到溫尼科特是如何在書信中闡述自己的專業上觀點,還能夠通過他的視角,揭開英國精神分析史上最“硝煙紛飛”的歷史——大論戰的神秘一角,并非我們看到的冷冰冰的論文,而是以一個有血有熱,即尊重專業,又關心同僚的切身參與者的角度。

我們不僅僅能夠看到溫尼科特對于社會發展、社會活動的關心,還能夠感受到溫尼科特精神分析背后,對于同為人類的“他人”的濃濃的“人本”情感。

筆者不完全統計,本書共收錄,致不同編輯的信件11封、致克萊因與安娜·弗洛伊德的信件6封、大論戰左右寫給克萊因的追隨者(克萊因學派)及安娜·弗洛伊德的追隨者(維也納學派)的信件數十封、寫給鮑爾比、拉康、比昂等著名學者信件十余封。

本書筆者仍正在閱讀,所以可能無法展示更多,但我相信,通過本書,我們可以更好的梳理溫尼科特的理論脈絡,親身的對溫尼科特理論的形成的時代背景以及人文環境擁有更多的理解,從而可以鮮活的在眼前看到溫尼科特思想及其人格,從而理解溫尼科特思想的精髓。

因此,筆者將本書推薦給大家。

希望可以與大家共讀此書。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