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你我都很窮。
我在朋友圈看到有人這么說:“你發現了嗎?便宜的東西只有在你買的那一刻是開心的,用的時候沒一天是開心的;品質好但價格高的東西,給錢的那一刻是肉疼的,用的時候每天都是快樂的,感覺特別值。”
我覺得這話說的沒毛病。
想想你在淘寶買了多少件百元以下的衣服,但是穿了幾次就沒法繼續穿最后壓箱底了;電商搞促銷滿減,圖便宜買了2管洗面奶、2瓶乳液、一大盒面膜,結果用到一半就不想再用了,直到發現已經臨近保質期,必須想辦法處理掉……
看似每次花的錢不多,但無形中浪費的都是真金白銀。
果斷些,拋棄那種貪圖便宜的心理吧,我們雖然窮,但是花點兒錢買些好的,你會發現你并沒有瞎花錢,但是生活卻精致了很多。
總能聽到類似“只買對的,不買貴的”,“東西是否值得買,完全取決于價格”的話,聽起來也在理,但仔細想想,其實也是一堆bug:
對的東西就不貴嗎?
價格=價值嗎?
「對的」標準又該如何衡量?
買之前我們又知道自己買對了嗎?
我覺得什么是「對的」,可以理解為你到底需要什么?以及你買這件商品的目的是什么?
需要的東西不難理解,缺什么買什么。可是身邊有很多人,她們仿佛患了“囤貨癥”,看見折扣促銷,就覺得自己什么都缺。今天中午還被人問到,xx在做滿499-200的活動, 你要不要看看。
我們一直提倡,購物前先列個清單,這樣可以砍掉不少計劃外的,僅僅是因為便宜就買買買的采購。雖然你也不少掙錢,不依靠誰不指著誰,但是毫無目的的花錢,雖然商品價格也不便宜,質量也不次,但我覺得這依然是「不對的」消費。
有時候,不是不舍得花錢,而是不會花。
同樣是500塊錢,可能有的人會拿來買一堆花花綠綠的T恤,而有的人可能只買來一件款式做工都不錯的白襯衣。T恤洗了一次就卷邊兒了,而那件白襯衫可以各種百搭。同樣的錢,有些人買了「一次性」商品,有些人則買了更高的性價比。
潔面乳,爽膚水,乳液,面霜買一套好的,雖然價格貴,但是比起幾十塊錢的一大盒各種膠,效果要好得多。堅持用完或許已經過去了三個月,大半年,這中間你也沒有再額外消費,算算確實很值。
買幾件像樣的衣服,雖然貴了點兒,但是剪裁好,面料好,穿上的確比淘寶來的更有氣質,耐穿還耐看,而且百搭不過時。
鞋子也盡量選擇簡單的款式,質量上乘的用料,省的出門踩著哪雙鞋子腳疼的不會走路。
雖說這樣的生活一開始會花不少錢,但是支出如果計劃的好,不浪費,性價比反倒是最高的。
為什么買貴的東西反倒更省錢?
有時便宜的商品就像一個黑洞,無止境地吞噬著你的時間和金錢。
對于追求低價的人們來說,最缺的是什么?錢!最不缺什么?時間!他們為了“省錢”,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在比價和為了滿足優惠條件的各種商品組合上,因為他們認為只有花出去的錢才是成本,浪費點兒時間也值了。而對于那些理性消費的人來說,時間才是最貴的。因為看似多花的一些錢,明天可以有N種途徑再賺來,一旦時間沒有了,就再也無法擁有。
看似越便宜的生活,其實越貴。一分錢一分貨!
真理,記住吧。不要因為便宜用了護膚品后爛臉了,才幡然醒悟。
真正好的東西在同類中都不便宜,可是用起來順手又高效,質量好用的時間也會長,自然性價比才是最高的。
其實今天這篇文章并不是鼓勵大家買東西要挑貴的買,而是想傳達一種消費觀,不要把“便宜”只定位在價格上,真正需要的東西買就買質量好的,不要被價格捆綁。
用10件衣服的錢買一件高質量的衣服,并不奢侈,少而精,才是省錢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