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師承弟子班費景蘭團隊:劉慧莉、趙婷婷等
聊起肝病尤其是乙肝,人們有種“談肝色變”的感覺,究其原因是大家對乙肝知識缺乏,認識不足,存在偏見。慢性乙型肝炎,特別是乙肝大三陽階段,如果不經過有效治療,約有20-30%的患者可能會進展到肝硬化,肝硬化階段的患者沒有進行有效的治療,其中15-20%的患者會進展到肝癌階段。早中期肝癌目前常采用微創治療(射頻消融、介入、TACE)、手術等,晚期多采用姑息治療。
李氏砭法虎符銅砭刮痧在科內應用三年多時間,技法日益精湛,效果凸顯,應用疾病譜越來越廣,由初始階段的常見病拓展到目前急危重癥如急性胰腺炎、失代償期肝硬化等;也由初期報著投石問路,試試看的態度到現在胸有成竹,信心倍增;手握虎符銅砭,奈何以病懼之!
1.病情簡介
患者,男,45歲,2017年單位體檢發現肝占位,在腫瘤醫院手術切除,后定期到醫院檢查隨訪。2018年12月在我院住院,行肝臟彩超提示:肝部分切除術后,肝右葉見大小約5*3mm、5*4mm偏強回聲結節2個,邊界欠清。患者面色晦暗,右脅脹痛不適,腹脹,納差,乏力,睡眠差,二便自調。舌質紫暗,少苔,舌下脈絡迂回,金津玉液粗黑怒張。
2.肝癌的病因病機
肝癌是以臟腑氣血虧虛為本,氣、血、濕、熱、瘀、毒互結為標,蘊結于肝,漸成積證,肝失疏泄為基本病機,以右脅腫硬疼痛,消瘦,食欲不振,乏力,或有黃疸或昏迷等為主要表現的一種惡性疾病。
肝失疏泄是其病機演變的主線。肝失疏泄則氣血運行滯澀,可致氣滯、血瘀,出現脅痛,肝腫大;肝失疏泄,影響脾胃之氣升降,脾胃功能失常,氣血生化乏源,見納差、乏力、消瘦;水濕失于運化而聚濕生痰,濕郁化熱,而出現脅痛、肝腫大。
肝癌患者以氣血虧虛為本,氣血濕熱瘀毒互結為標的虛實錯雜的病機特點,盡早恢復肝主疏泄功能,助肝升膽降,氣血運行流暢,濕熱瘀毒之邪有出路,從而減輕和緩解病情。
3.刮痧方案
見肝之病,當先實脾;根據五行相生,以滋水涵木,李老強調肝脾腎三臟同治,先天后天同調,上中下焦一砭開。重癥刮鎖骨、脛骨、脊柱骨,癌三根。方案如下:
3.1上肢部:心經、心包經、肺經、三焦經。心包經、三焦經化解肝的氣郁和血瘀;重點太淵補肺氣,內關、通里、神門寧心安神;同時重刮肘尖、后溪、腰痛點、二間、液門、支溝。
3.2頸部:重點刮風府、風池、天柱、安眠穴、翳風,頸動脈;項部:大椎穴、百勞四穴、肩井穴,從肩膀拉出。
3.3背部:肺肝脾腎重點刮,脊椎刮至尾骶骨,重點是胸椎4-12節,腰椎1節,脈線宜短,膀胱經1、2條側線全部刮透,側線過前腋中線。
3.4刮鎖骨,胸腺到云門、中府,兩肋下肝區、脾區,膻中、日月、章門、中脘、天樞穴重刮。
3.5膝下胃經、膽經、脾經、肝經,脛骨、三皇穴重點,陰陽二蹺脈補氣(申脈、照海),公孫、太白補脾氣,太溪穴、復溜穴補腎氣。
3.6四井排毒。
? 2018年住院期間給予虎符銅砭刮痧5次。出院后堅持門診刮痧,1次/周,3個月后,患者面色較為紅潤,右脅疼痛不適、腹脹、乏力癥狀消失,胃口明顯好轉,睡眠改善。改為1次/2周,到目前1次/月。
4.效果反饋
患者沒有不適癥狀,身體素質好了,面色紅潤、精神狀態良好,正常工作生活。恩師四十余載專研專注李氏砭法,把砭法做到了神明。李氏砭法對無數患癌癥、重癥和疑難雜癥患者來說,可謂“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堅持刮痧1年多時間,結節消失了,令為其行彩超檢查的醫生(避免誤差,我們建議患者找同一個醫生)震驚震撼。
5.臨床感悟
李氏砭法虎符銅砭刮痧沒有毒副作用,具有驗廉簡便優勢,可為腫瘤患者的另外一種治療方案。醫患同氣相應、同氣相求,患者配合依從性高;施刮者手法徐而和,透皮入骨。根據陰陽互根理論,從陰求陽,從陽求陰。刮痧調動人體陽氣治病,扶正祛邪,讓機體整個氣血流動起來,達到左升右降,陰陽平衡。
轉變思維,躬下身彎下腰,放低身段,空杯心態,從零開始,潛心學習;李氏砭法易學難精,火候是關鍵;學習李氏砭法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只靠一腔熱情,唯有一砭一砭刮下去;不但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還要有鍥而不舍的堅持,精進技法,用心感悟;尊師重道,師法不泥法,師古不泥古,實踐中探索,探索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