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看《演員的誕生》,章子怡和周一圍共同出演的《胭脂扣》讓我印象很深刻。
如花絕然殉情,毫無怨念地吃下毒藥,而振邦茍且偷生,自責慚愧地吐掉毒藥。
在這出戲中,周一圍飾演的十二少,在最后情感爆發,抱著如花痛苦,飽含著對如花的死的痛惜,對自己茍且偷生的痛恨。
這幕戲看的我很揪心,昨天再翻出原版《胭脂扣》看時,險些哭出聲。
如花是香港石塘咀的紅牌阿姑,十二少是風流不羈的闊家大少。
兩人在風華雪月中,愛得如癡如醉,死去活來,開始談婚論嫁。
然而地位懸殊,遭到陳家的極力反對,兩人遂私定終身。
最終窮途末路,決定以死殉情,去尋找最后的美好。
結果50年來,如花在陰間苦等無果,于是上陽間來尋十二少。
世事的變化,歲月的折磨,陳振邦早已窮困潦倒,對過去往事淡漠,混吃等死。
最后如花傷心欲絕,將胭脂扣交給十二少,留下一句謝謝你,我不想再等了,惘然離去。
古往今來,女子多情,情郎薄幸的故事我們聽過太多,最廣為人傳的就是杜十娘怒沉百寶箱。
年少時聽癡情女子負心漢的故事,只覺得男人可恨,女子值得同情。
可看《胭脂扣》時,我在想,真的自古女子多情,男子薄幸嗎?
我不這樣認為,因為一開始就注定是沒有結果的愛情,死磕到底沒有任何意義。
胭脂扣,僅聽名字就覺風俗色彩十分濃郁。風流倜儻帥公子,貌美如花俏佳人,兩人一見鐘情,相愛相依,最后殉情,故事聽起來是非常美好。
阿楚聽完這故事都不禁問袁永定,你愿意為我去死嗎?假如我遇到了十二少,我也會為他傾心的…
但是當如花唱起,你睇斜陽照住個對雙飛燕,獨倚蓬窗思悄然……
我就知道了這注定是一個沒有結果的愛情。
妓女和嫖客,相遇時不過是逢場作戲,各取所需。你奉獻身體,我奉獻金錢,你我二人風花雪月后相忘于江湖,再見時只道一聲好,彼此擦肩而過。
可兩人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韙,把一樁生意,談成了愛情,難免讓人覺得可笑。
或許你會質疑,難道妓女和嫖客之間就真沒有愛情嗎?
我不敢說沒有,但我知道,即使有,最后也會支離破碎。
十二少風流倜儻,慣于行走在百花叢中,當如花以英俊瀟灑的男子身姿翩翩起舞時,他看傻了,世間怎有如此美人?
看慣了濃妝艷抹,看慣了妖嬈多姿,突然一個翩翩公子,英姿颯爽的女子出現,我想十二少更多的想法應該是,新鮮!刺激!我要征服她!
于是對如花百般追求,可憐如花竟然把這當做是愛情,愿意飛蛾撲火。
明代戲曲中就有這樣一句唱詞:男子癡,一時迷;女子癡,無藥醫。
“十二少,3811,老地方等你,如花。”
這本是至死不渝的山盟海誓,到最后卻是讓人啼笑皆非的笑話。
十二少確實愛過如花,但終究是天真。
他大費周章地追求如花,當家里反對婚事時,毅然決定離家出走,和如花同居。
24年來的少爺生活,讓他早已喪失了賺錢的能力,但即便如此,他也肯忍辱負重,做常人眼中的下等戲子,期望一天飛黃騰達給如花一個交代。
可命運終究是不講理的,并沒有給他們帶來一點轉機。
于是兩人在絕望透頂中,整日吃鴉片,用來慰藉心中的困苦不堪。
很多人罵十二少薄情,是因為他貪生怕死,茍且偷生。
可有多少人看見,如花決定以死殉情,十二少雖有所遲疑,但還是吞下了毒藥。被救醒之后,也未埋怨如花投的安眠藥。
盡管茍且偷生,余生卻活在了深深的自責和愧疚中,這種生活難道會比死來得輕松嗎?
更何況螻蟻尚且偷生,為人何不惜命?
說到底,他們的愛情更像是曇花一現,只看到了綻放時的美麗,卻忽略了之后的凋零落敗。
只看到了彼此相愛時的愉悅,你儂我儂,卻不知道,愛情,應該建立在能給彼此幸福的基礎之上。
愛一個人究竟該怎么做?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是做轟轟烈烈地飛蛾撲火,奮不顧身地燃燒自己,還是心如止水地含苞待放,一言不發地把對方放在心上?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說起來簡單,可真正做到的又有幾個?
好的愛情是要建立在能給對方幸福的基礎之上。
倘若連這個都不滿足,愛得越瘋狂,只會勒得越緊,推得越遠。
《胭脂扣》中,如花就是這樣,活在了自己營造的愛情戲中無法自拔,她愛得轟烈,愛得徹底,愛得極端,最后把兩人一起愛死了。
可是如花,你愿意拋開紅塵,為愛粉身碎骨,可你是否問過身邊人是否愿意與你為愛癡狂?是否愿意活在你的戲中?
所以李碧華才說,這便是愛情:大概一千萬人之中,才有一對梁祝,才能化蝶。其他的只能化為蛾,蟑螂,蚊,蒼蠅,金龜子,就是化不成蝶,并無想象的美麗。
是啊,明知不可行而為之,只會逼出彼此丑陋的一面,倒不如彼此道好,相忘于江湖,給彼此留下最美的剎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