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宇幼兒園又被爆出疑似扎針了。
朝陽區教委也給了回應。根據《中國新聞網》報道,教委的回復是這樣的:
“經朝陽警方專案組現場勘查、調查詢問、調取監控錄像,并由司法鑒定機構和家長認可的專業醫療機構組成專家組鑒定,排除幼兒在園內遭針扎。被疑針扎部位,經專家組鑒定,為干性濕疹,網傳信息不屬實?!?/p>
然而,在社交網站上,這樣的回復大家并沒有買賬。
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下為什么,以及怎樣做才能更好地促進公眾溝通。
一、事實:你還可以說這些
這個回應,看似回復了。但實際一想,很多細節并沒有交待清楚。
先看Who??赐赀@個通告,大家一定會有疑問:“司法鑒定機構和家長認可的專業醫療機構組成專家組”,指的是哪些機構?專家包括哪些人?
如果這一點不明確指出,就好像一個人求職時在簡歷上寫著:曾就職于某大型央企集團公司”。這樣的簡歷,HR會滿意嗎?
如果在平時,不說清楚應該也沒多大關系。但是,在重大危機事件面前,單純的“專家組”這一稱號,已經無法壓制住大家的疑慮和恐慌了。
再看What和Why。鑒定結果是“干性濕疹”。那么問題來了,干性濕疹有什么癥狀?為什么會發生?在肉眼看來與扎針有什么區別?如何辨別?
如果是幾十年前,這樣的回復,可能大家就接受了吧。但是現在的受眾與幾十年前的不同。他們,或者說我們自我意識崛起,相信自己的判斷,不僅要知道怎樣,更要知道為什么。
所以,教委只給出判斷的結論,而不給判斷的證據,很多人便得出事實不能支持論點的結論。
二、開放:你還可以曬這些
把真相放在陽光下,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
其實,想要得到大家的理解,教委可以采取的方法包括公開監控、公開疑似扎針位置的照片,甚至可以公開整個鑒定的過程。
然而,大家只是看到了一個通報的結果,自然會對結論打個折。
三、第三方證明:你還可以這么做
目前關于三種顏色事件的所有報道,我看到的,都只有一方在發言。
對于讀者來說,之前在鏡頭前的家長,不見了。
第三方權威機構,僅僅是名字出現在通報中。
媒體沒有自己的采訪,只是把教委通報中的內容放了出來。
在一個媒介如此發達的時代,一個事件呈現的視角太窄太單一,大家自然不理解。因為不理解,自然有疑慮。
如果有人造謠了,那么,擊碎謠言最有力的方法,是讓造謠者自己出來說清楚。
如果有第三方強有力的證據,讓它跟大家見面。
如果有人質疑權威,那就做媒體開放和公眾開放。
我想,傳統媒體應該會愿意秉持公平的立場讓多方回應,自媒體大號應該會愿意發個聲漲個粉,科普類媒體應該會愿意說說干性濕疹如何傳播和辨別,公眾應該會在信息中甄別真和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