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過完年沒多久我收到了一個同學群的突發消息。一個同學從開始的感冒發燒,幾天就惡化成了細菌感染器官衰竭,ICU昏迷了好幾天。他的父親,上一年才剛剛確認肺癌末期,家里已經負債,有老婆女兒。他是作為家里唯一一個掙錢的人啊。同學群一起湊了些錢給他治病。幸好最近他的病情好轉了,終于從ICU出來普通一點的病房。但就三天的ICU就已經花了七八萬了,后續他還要慢慢恢復,起碼一段時間的休養是免不掉了。對于他們家庭來說,這次已經把他們的老底掏空再掏空了。
經過這么一個事,我也擔心家里的保險夠不夠。我家婆十幾年前開始就幫家里人買了好多的保險,據說就幫我老公一個人就買了將近10個。因此我就從來沒有擔心過這樣的事情,但是沒留意他的保險到底是什么?結果今天一排查,我就發現老公的保險雖然買了那么多,但是重大疾病險卻只有10W。
那我老公的保險到底是些什么保險?
排查一下,除了保額10w的重大疾病險,其他都是教育,養老等儲蓄返還險。而返還的錢到現在總共就一年1~2千,都不知道能干嘛,就是說假如有那么一個萬一,我老公這么多保險,就只能夠有10萬可以賠重大疾病的。
現在這個社會你一個保險,沒有50萬以上的保額,都不敢說夠。
1 如何買對保險
那么怎么買保險才合適?其實只要清晰你的買保險的目的。一切就簡單多了。
保險是一個對抗家庭資金風險的工具。以我們普通人為例主要就是對抗疾病意外時那一大筆資金支出。主要有兩個方面,1.看病的錢。2.是要填補不能工作而損失的錢。
從上面目的看來至少幾個保險是必須要買。
1)意外險,這是最便宜也是最基礎的保險,保證我們受到意外會有一筆錢可以用來報銷醫療費用,如果不幸不在世,有一筆錢可以留給自己家人填補你不在而造成的金錢空洞。這個保額可以是你的年薪乘以5到10倍或者再根據你的需求調整。
2)重大疾病險,如果得了符合保險里的重大疾病,保險公司會提前給一筆現金。你拿這筆現金去治病,也可以留給家人,你可以做任何的用途,保險公司都不會管。保額的話,根據現在的重大疾病費用至少至少也得是三四十萬以上。
3)醫療險,主要是住院以后超過一定免賠額才會給你報銷醫療方面的費用。這里的錢只能夠用于報銷你治病的費用。不能作為其他的用途?,F在網上也有很多幾百塊的百萬醫療險,這個和重大疾病險是可以作為很好的搭配。因此如果我們一旦是發生重大疾病的狀態下,一方面,醫療險可以把你大部分的費用都報銷掉;另外一方面如果你還有買重大疾病險,那么這一部分費用可以留下作為你后續不能工作的費用補充和營養補充。這樣不至于一旦有了重大疾病,就造成了資金鏈斷裂甚至傾家蕩產,至少把這個金錢的顧慮給消除掉。
2 我們在買這些基礎保險時,還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
1)買消費險,很多人會喜歡買分紅返還險。覺得如果沒大事以后還可以把本金和利息都拿回來。但是我們要清楚我們的目的是什么?是投資理財還是用抵御風險?如果你的目的是謀求有投資收益,那么請不要選擇保險,保險即使幾十年后會返還本金利息,但是你有沒有想到我們的通貨膨脹,二三十年前的十塊錢跟現在的十塊錢是一回事嗎?當三四十年后時候他返還你20萬本金,但那時候你的二十萬能用來做什么呢?這值得你要為此卻要花費一筆比消費險貴幾十上百倍的資金嗎?如果是為了抵抗風險,我們要想的是最小的金額去撬動最大的保障。你買消費險剩下的資金你完全可以放在其他渠道增值。比如一個簡單的指數基金定投,收益就遠超保險收益。就算是放余額寶的利息,也比你放在保險公司里的利息多,因為分紅返還險里面有百分之三四十左右是保險公司要返傭給業務員,還要作為他的管理費,剩下才是會產生利息的部分。所以你能夠生成利息的那部分錢比你想象要少很多。
2)顧買順序優先給家里的主要勞動力買,再為老人和小孩子買。一般情況下老人和小孩子的勞動力所產生的收入比較少。而你作為主要勞動力一旦有意外那么是雙重的損失:勞動收入和治療費用。
3)最好買定期險,而不是終身險,主要是考慮資金的利用,通貨膨脹。你最大的風險區是二十幾歲到65歲之間。如果資金有限,不妨這樣買。
最后不管你在網上買保險也好,找業務員去買保險也好,首先要清晰你買保險的目的。如果想收益高,多學理財投資知識,收獲遠比保險分紅高的收益。如果是要對抗風險,就直接買沒有附帶返還,增值功能的險種。這才是保險最初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