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于桃園路,2016
我們一直都嘗試給自己的努力賦予更多的涵義,以便能有更深的使命去完成。
但是有一天腦子突然想明白這個道理,大腦像開了一道光一樣:
努力工作是為了賺更多的錢,用賺的錢學更多的技能使用更好的工具,然后再更好地努力工作。
竟然是這樣循環的。
縱觀大師們,大部分都是因為成癮才成為大師的。
他們所做的我們外人眼中的“努力”,獲得成果,得到更多的關注,更多的資源,然后選擇更好的平臺,運用更好的資源,打磨更好的技能,購買更好的工具,然后再更容易獲得更大的成果,得到更進一級的關注和資源。。。正向循環讓大師們脫穎而出。
然后看客們賦予大師們人生的意義。
啊哈!把原本就沒有意義的人生啊通過各種途徑的點燃和引導,把這些本來就不存在的意義硬塞進人生里面,然后讓尋找道路的人兩眼發光,走到此處。
此時又要把柳比歇夫搬出來了。他28歲好不容易確立了人生目標,然后用神奇的時間記錄法把自己的時間布置得一絲不茍滴水不漏,嚴格按照時間表來走,努力工作努力生活,努力上進,然后得到成果,然后更加努力工作。他努力記錄時間,是為了更好地使用時間,更好地使用時間是為了能省出更多的時間做更多的計劃,更多的計劃是為了能夠完成目標。。。所以努力工作然后賺到的一切還是為了更好地努力工作。
李笑來們也是這樣的人啊。努力工作,升級自己,然后有成就,獲取更多的資源,用來更好地使用工具和手上的資源,然后更好地升級自己,也就是更好地工作。
這些人啊,都是人生前面階段有意尋找或者無意看到 “咦!這里有個不太一樣的坑!”
然后跳下去。
跳下去的人想要爬出來就難了。畢竟他們因為開始已經享受這樣的坑,然后確定這個坑存在的必要性,再固化 “天啊這個坑里面太美妙了!”。
這樣下去,怎么走得出來嘛!在坑里成癮了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