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我們將來走多遠,都不應該忘記出發的地方。——題記
萬物的生長,必須植根于大地,吸收陽光、空氣和水分。社會的發展,必須脫胎于歷史,依靠科技和文明。而企業的成長,也需要一片沃土,這沃土便是企業的歷史和文化。
初讀《敢為天下先》,便為其渾厚的歷史底蘊所震撼。置身于這部壯麗的建筑史詩,放空心靈,我仿佛看到了當年三線建設的烽煙,看到了綻放在西北大地的神木之花。鮮活的文字,猶如躍動的畫筆,在歷史的畫卷中,勾勒出三局人的故事。
西風凜凜,北風呼呼,西北公司便在這大風中孕育而來。1988年11月,在呼嘯的西北風中,三公司渭河電廠項目的前輩們,挖起了中建三局開拓大西北的第一鍬土,如同一幫遠古部落的拓荒者,開啟了篳路藍縷的創業之路。
陜蒙晉交界處的神府,楊家將戍邊之地,漫漫黃沙中,烽火狼煙依稀可見,金戈之聲隱約可聞。20年前,在這片荒涼之地,三局建設者用血汗澆灌出一朵“神木之花”,在亙古不變的西北風中絢麗綻放,擎起了三局西北的大旗。
如今的時代,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經濟發展,科技進步,社會環境日新月異,艱苦的時代已成為過去。然而,日月更迭,氣象萬千,快節奏的生活使人們變得浮躁。現在的我們,需要銘記歷史,需要追本溯源。“以苦為樂、艱苦奮斗、奮力拼搏”的神木精神永遠不能忘記,這是我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
如果說這部巨著是一片沃土,書于其上的文字,便是有生命的精靈,是陽光,是空氣。植根于這片沃土,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生根、發芽、茁壯成長。翻開書卷,拂去歷史的塵埃,溯源而上,回到最初的起點。用心感受三局前輩們的赤子之心,你會發現,任它江河流轉,三局人永遠不變的是以“家國天下”為己任的情懷。
“敢為天下先”,已成為三局人獨一無二的精神烙印;《敢為天下先》,將成為三局人獨步天下的傳世經典;敢為天下先,讓我們薪火相傳,扎根歷史的沃土,迎著時代的春風,創造三局人新的輝煌。
陳敏敏
二〇一七年三月十三日,寫于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