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08 華杉
儒家的明哲保身之道,是最為人所詬病的,覺得儒家不夠英雄,不能斗爭。這個問題,比較復(fù)雜,其根本觀念,主要有以下六條。而明哲保身的最初含義,是要保證自己的身體不受污染,不要同流合污。大家都混日子,不要跟著混,要保證自己不跟他們學(xué)壞,自己好好干。
【子曰:“直哉史魚!邦有道,如矢;邦無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
史魚和蘧伯玉,都是衛(wèi)國大夫。孔子評價二人,說史魚真是直!正直,剛直,直接,有多直,多直接呢,如矢,像箭一樣,什么話,什么事,都像箭一樣直射出去。史魚一生剛直如矢,死后還向衛(wèi)靈公直直地射了一“箭”,就是著名的“史魚尸諫”。他臨死對兒子說:“蘧伯玉是賢人,我多次向國君舉薦,國君還是不用他。彌子瑕是小人,我多次勸國君疏遠(yuǎn)他,國君還是不聽。我身為國家大臣,卻見賢不能進(jìn),見不肖不能退。死后沒有資格把靈堂放在正堂,你把我的尸體放在窗戶邊,就算成禮了。”史魚死后,兒子不敢不照辦,衛(wèi)靈公來吊唁,看見史魚的遺體放在窗戶邊,大吃一驚,問為何對亡父如此無禮?史魚的兒子把史魚的交待匯報給他。衛(wèi)靈公深為震動,馬上命令把史魚的遺體安放在正堂,并立即重用蘧伯玉,辭退疏遠(yuǎn)了彌子瑕。
孔子對蘧伯玉的評價,他說蘧伯玉是真君子,國家有道,他就出來做官。國家無道呢,他可卷而懷之,卷,是收起來,懷,是藏起來。天大本事,收起來,藏起來。還是用行舍藏的意思,用之則行,舍之則藏,遇到無道昏君,不貪戀權(quán)位,同流合污;也不跟他死磕,以免招禍。自己回家“冬眠”,以待天時,等得來,用之則行。等不來,死了也不遺憾。
孔子是贊成誰呢?當(dāng)然是贊成蘧伯玉。史魚是夠直啊,死了還把衛(wèi)靈公擺上臺,好在衛(wèi)靈公良心未泯,怎么說還是個好人。如果真碰上個暴君,惱羞成怒,可能給全家招禍。朱熹引用楊時注解說:“史魚之直,未盡君子之道。若蘧伯玉,然后可免于亂世。如史魚之直如矢,則雖欲卷而懷之,有不可得也。”可見他們都不贊成史魚。
儒家的明哲保身之道,是最為人所詬病的,覺得儒家不夠英雄,不能斗爭。這個問題,比較復(fù)雜,其根本觀念,主要有以下六條:
1、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父母在,要盡孝道,不能跟君王死磕,把自己命給搭進(jìn)去了,誰來替我盡孝道呢?
2、家庭比國家重要,家在前,國在后,不能給家庭招禍。
3、世道總是治亂交替,不是一己之力能改變,亂了,卷而懷之,等待。
4、明哲保身的關(guān)鍵底線,是不同流合污。你們要亂來,我不參與,我回家種紅薯去。明哲保身的保身,第一含義,本意,不是保護(hù)自己的人身安全,而是出污泥而不染,保證自己不受污染。《詩經(jīng)》原文,“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懈,以事一人。”明,是明于事,哲是哲于理。能明曉善惡,又能辨別是非,保證自己的品德不受污染,做別人下屬的,要早晚勤奮來事奉上司。公司里如果風(fēng)氣不好,人家混日子,不要跟著混,要明哲保身,不腐敗,不偷懶,天下烏鴉都一般黑了,也要保證自己不能黑。
5、對君王要敬,就算他是個壞蛋,但君臣次序不能變,不要反抗他,等他自己過去了,下一任君王再說吧。這個,在《中庸》里總結(jié)明哲保身時說了“是故居上不驕,為下不倍,國有道其言足以興,國無道其默足以容。詩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次之謂與!”在上位,不在下人面前驕傲;在下位,不跟上級對著干。國家有道,說出話來就能經(jīng)世濟(jì)國,國家無道,能夠保持沉默保全自己。
6、還有一條,孔子的時代,還沒有進(jìn)入大一統(tǒng)的中央集權(quán)國家。當(dāng)國家無道的時候,孔子們還有一個選擇,移民,走!事實上,他也一直在走。
這就是儒家明哲保身的君子標(biāo)準(zhǔn)了。我們可以看到,當(dāng)國家無道的時候,或單位亂七八糟的時候,有四個選擇:
1、同流合污。
2、明哲保身。
3、堅決死磕。
4、辭職移民。
? ?每個人可以做出自己的選擇。但是注意!自己選自己的,別說別人。你別自己選擇同流合污,卻罵別人軟蛋不去死磕。那就無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