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中,有的時間段是有魔力的。譬如傍晚六、七點,晝與夜的交替,陽光失去它的威嚴,逐漸衰老,直至斂盡它最后一絲余光。此時,天還未完全黑,一切都影影綽綽的,倘若歸家的人走在巷子、樓道里,便能聽見鍋鏟熱烈的交談聲,浮在半空中的人聲、汽車聲,辣子逼人的辣、燉湯醇厚的肉香、涼拌菜的酸爽緊一陣慢一陣地襲來,這是萬鳥歸巢的時間,也是回家的時間。待到坐在餐桌前,天已黑透,市聲都靜了,惟有一盞暖色吊燈,照著一桌子的菜。傍晚六七點,萬念俱息,無來由地,只想歸去。誰倘若落單,孤獨便來得格外孤獨。
還有午后三點,它簡直就是個時間的黑洞,藏著一整個童年。
午飯過后,睡了長長的覺,醒來發(fā)好一會兒呆,墻上掛鐘的針仍巋然不動,指向三點。童年的午后三點,漫長又無聊。
樓下響起叫賣涼粉聲。于是拎了一只小鍋,“噼哩啪啦”下樓去追。有時要循著聲音追好幾條街巷,才能找到那個挑擔子賣涼粉的人。他往往是個上了年紀的老人,顫悠悠的擔子擱下,掀開桶蓋,拿個粗礪的大碗,舀起一碗抖動的黑色方塊,倒進小鍋里。冰了的涼粉加上白糖、蜂蜜,最宜在午后三點吃,一勺子挖進嘴里,又滑又涼,甜中略帶輕微的苦澀,顯得更加甜。
倘若有好幾個小伙伴在一起,大家把腦袋湊成圈,唧哩呱啦一陣很快就決定下跳房子。于是有人拾了瓦片在水泥地上畫格子,有人挑撿跳房子要用到的石子,太大了不行,踢得腳疼,太小了也不行,不容易踢中,連形狀都有講究??墒?,跳了好一會兒房子后,有人厭了。這時還在午后三點,玩了羊拐子,抽了竹簽,捉了迷藏,跳了繩……所有的花樣都玩完了,可是天遲遲不黑,時間好似定格。大家厭膩得發(fā)呆,唉,這時間過得真慢呀,什么時候才能到晚上呢?什么時候我們才能長大?
誰都沒有想到,有魔力的時間,終有一天會消失它的魔力。
脫線森林的微博說:“小時候以為自己有魔法,無論是在樹下、草地上、山谷底還是哪里睡著,都能從家里的床上醒來??墒菋寢岆x開以后,這個魔法就消失了?!?/p>
那些有魔力的時間又是如何恢復平常的?
好象突然之間,午后三點的時針就加快了腳步。不會算數(shù)前,我們只能猜測,它到夕陽下山的六點,是老長老長的一段時間,學會算數(shù)后,得知只需三個小時。一棟房子是無限大的,它有許多可供躲藏的角落,地板上的人面木紋,浴室暗處的一個小小蜘蛛網(wǎng),墻上偷偷摳出的小人,陰暗又驚悚的雜物間……然而,一俟知道房子的面積,會驚嘆它原來這么小。我們長大的過程中,總要學會算數(shù)的。算數(shù)就把童年的世界縮小了,把愛麗絲幻境變得真實了,當然,時間的魔力減去了一層。
孩子的時間流比大人們要慢得多,是因為他們更專注,更好奇。當孩子長大,漸漸變得象大人一樣忙碌,不再好奇,由專注一件事到學會多線程處理事情,合理統(tǒng)籌安排時間,表面上看是井井有條,提高了效率,沒有一絲一毫浪費,但自此時間的魔力全部消失。午后三點就是午后三點,不再有幻象出現(xiàn)。
對于忙著加班的人來說,傍晚的六、七點也毫無意義。每一個人對時間的感受不同,也會有不同的魔力時間段,但魔力總是出現(xiàn)在慢之中。當好好體驗當下,無憂無懼,心無掛礙,魔力便頓時顯現(xiàn):一花一世界,一沙一海洋??墒峭耆蹇兆约赫労稳菀??心無旁鷙更是難得,時間的魔力也就可遇而不可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