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禪意領悟,13年精雕玉琢,他用雙手感動了世界 | 玉見藝術

藝術家簡介:于豐也(Yu Fengye),1983年出生云南德宏,廣州美術學院玉雕實驗室副主任,中國青年藝術家,當代翡翠雕刻藝術先行者,于中國玉器雕刻行業百花獎、神工獎、天工獎三大獎獲得者。

于豐也在玉雕界是

位特立獨行的玉雕藝術家,

雖是80后但他在當代翡翠藝術造詣很高,

他的作品也曾飽受很多爭議,

讓很多人一時不能接受,

如今再回看他的作品依舊那么經典,

經得起時代的檢驗

有人曾問他的創意從何處來,

“這個,我的朋友也曾問過我。

我說,你和朋友去KTV唱歌時,

我在家想東西;你在外面旅游觀光時,

我在家里寫論文、看書。

我雖然很笨,但我很勤奮。”如是說。

《莊周夢蝶》?創作時間:2011年

也有人問道,你覺得玉雕最高境界是什么?

“境界的高低不重要,重要的是真誠。

生活的每一點滴都是藝術,

玉雕也一樣來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

我一直在路上,一直在探索?!?/b>

《紅塵不染性空》 創作時間:2010-2011年

于豐也的作品不斷刷新

我們對藝術的認知,

關于于豐也有這么一段故事。

《青蛙與鳴蟲》

從隴川縣景罕中學初三畢業那年,

于豐也的理想是考進德宏州師專美術班。

學業有成后,做一名美術老師。

《留得殘荷聽雨聲》2011年中國玉器百花獎“彩云杯金獎”

當年300多人參加美術班考試,

于豐也的藝術分全州第一,

卻因文化成績太低,沒被錄取。

不甘心的他,繼續補習一年,

文化分仍沒有達到錄取線,理想徹底破滅。

于豐也作品《林》

兩個月后,于豐也到加油站打工。

每天上班、下班,得空時繼續畫畫。

這樣的日子略顯枯燥,加上那時身體也不是很好,

于豐也萌生了去意。

真的辭職后,于豐也前景依然茫然。

有一段時間,他常常抱著吉他在街頭,

邊彈奏邊思考著未來。

《青蛙與鳴蟲》2011年中國玉器百花獎“彩云杯金獎”

生活總要繼續。

2001年9月至2002年11月,

于豐也找了份保安的工作。

這一年,相對自由,上一天班休息一天。

休息時,晚上做音樂,白天畫油畫。

畫畫這種東西,不能缺了名師指點。

這段時間唯一能給他支持的是他的啟蒙老師劉曉。

劉曉老師告訴他:要成功,就得走出去。

《洗禮》 ?創作時間:2011年

老師的話堅定了于豐也的信念。

得知中央美術學院畢業的老師在瑞麗上班,

于豐也決定去拜師學藝。

來回一趟車費10元,多次拜訪都沒碰上。

到后來,于豐也連從隴川趕到

瑞麗的路費都籌集不出來了。

《一念》2011年中國玉器百花獎“彩云杯金獎”

騎自行車到瑞麗拜師,

這是他唯一能想到的辦法。

28公里的路程,

于豐也騎了兩次自行車蹲點守候,

終于見到了老師。

老師同意了,讓于豐也先找份能養活自己的工作。

《自在觀音》 ? ? 創作時間:2012年

這一天是2002年12月20日

命運第一次發生轉折,于豐也說他記得清清楚楚,

永遠都不會忘記。

2012年作品《多羅尊觀音》

2003年4月25日

玉雕生涯,陰差陽錯中開始

于豐也這次找到的工作是切割石頭,月薪150元。

《浮世蓮華》 2012年云南玉雕大師展“創意金獎”。

切割石頭時,周圍的師傅都說,

小伙子你是學畫畫的,

畫畫的多在做玉雕,你也應該去做玉雕。

《古語新風》2012年中國上海海派玉器神工獎“創意金獎”。

2003年4月25日下午2點鐘,

于豐也開始了第一次雕玉石。

或許確實是因為繪畫天賦積累了經驗。

2003年10月,

于豐也的玉雕作品“印第安人”,

被臺灣富御珠寶公司藝術總監胡炎榮看中買走。

《清荷雨露》創作時間:2012年

從此,于豐也和玉雕結下了不解之緣。

2004年2月,于豐也經愛人介紹到昆明,

跟雕刻藝術家王俊懿學習雕刻兩個月。

同年9月,他去了廣州。

2012年作品《自化》,2013年云南玉雕大師展“彩云杯金獎”

“這里,文化人多,

不論你有多大膽的創意都有人看得懂,

不會被傳統限制?!?/p>

于豐也說,自己當時做的很多東西都很張揚,

可書讀得少,思想活躍歸活躍,卻火氣重。

《大舍》2013中國玉石雕神工獎“金獎”

這樣的認知,讓于豐也內心無法平靜。

他想將玉雕和傳統文化、佛教文化結合起來,

但感覺自己層次還不夠。

2006年,其作品獲中國玉雕石雕作品天工獎的優秀獎。

這次的作品盡管有了傳統文化心態,

但表現出來的強烈愿望依然顯得張揚。

2007年,于豐也的思想是關注當下社會、

生活的現實與理想的沖突,體悟出人生變化。

《過眼云煙》

2009年10月

苦盡甘來,作品《了》獲大獎

在廣州,常常能聽到很多人對玉雕、

玉石文化如數家珍,這讓于豐也感到自卑。

為什么現代玉雕不能站在世界級的舞臺,

是因為很多從事玉雕的人文化境界過低。

“只是一個匠人,不是大師。”

深諳這一點后,于豐也一邊在廣州美術學院進修,

一邊自己去鉆研傳統文化、佛教文化。

與現實沖突得越激烈,靈感冒得越快。

《殘佛》

2008年,于豐也的作品

翡翠《洪福齊天》獲中國玉器百花獎金獎。

作品《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體現當下社會人們只重表像的奢華,

不重靈魂的充實。在于豐也眼里,

所有的東西都是美的,

現代社會怎么發展也好,

不能將本質的東西忽略了。

《不空成就佛》

于豐也之后的作品都跟禪宗文化有關,

大多是根據自己生活狀態去體悟到的。

“很多人對玉的概念是玩賞,

在我看來,一件好的玉作品,

如果沒有文化,只是一塊石頭?!?/p>

于豐也說,每一個時代的考古,都跟玉分不開。

藝術家將美的想法體現出來,

告訴后人當時的人文生活、精神面貌。

于豐也看到每一個朝代的玉都不一樣,這就是玉文化。

2011年中國玉器百花獎“彩云杯金獎”《了》

2009年10月,于豐也的翡翠雕刻《了》

獲中國玉器百花獎最具文化創意獎。

雕刻的是荷,卻命名為《了》。

于豐也說,他原本是想借荷花出淤泥而不染,

人們看花不看枯荷,表達人從出生、燦爛、老死這一過程。

后來,另一位老師將作品名稱改了,

稱這是一件帶有實驗色彩的翡翠作品,

有種形而上的“另類”味道。

于豐也嘗試用解構和重組的手法雕琢秋后敗荷,

在追求逼真形象效果的同時,

似乎更在意表達自身對生命和生活最本質的感受。

曾經的繁華與美艷都將歸去,

一切歸于平淡,甚至歸于虛無,

只留下供人體味的遐想?!昂谩奔词恰傲恕?。

作者為本作品提供的說明詞是一首詩:

“剎那間,又是一個秋后/靜靜的,

不管風起云游/若是被風帶走,

就讓他去吧/

還依然靜如禪者,

不起一念/

心幻萬境與我無關/我自本然/無所來,

亦無所去?!?/p>

好了,今天我們就介紹到這,有任何疑問或感興趣的話題可以回復到我們的后臺,我們下期再見!

-作者-

大理斷玉,師從業內資深珠寶玉石鑒定師,品味優雅,情趣比品味更優雅的翡翠界男神。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