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書是《微習慣》,MINI HABITS。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的斯蒂芬·蓋斯,這本書很薄只有132頁,9萬多字。之前也看過不少的關于時間管理和習慣培養的書,因為這看這本書的時候就用了洋蔥閱讀法的快速閱讀,并且輸出一張張宮格筆記。這本書讀下來,更新了我兩個觀點:1 關于習慣培養形成的天數;2、微習慣策略里的關鍵點是意志力而不是動力。好的,下面我就從這兩方面介紹下這本書的精華部分。
首先我們來認識一下什么是微習慣
微習慣是一種非常微小的積極行為,你需要每天強迫自己完成它。微習慣太小,小到不可能失敗。正因為這個特性,它不會給你造成任何負擔,而且具有超強的“欺騙性”,它也因此成了極具優勢的習慣養成策略。微習慣也是運用少量的意志力強迫自己做一件事,強迫自己每天做的微不足道的積極行為。
那么接下來我們來說說養成習慣需要多長時間?
視情況而定,如果有人給你不一樣的答案,肯定也是從別處聽到的,而且是錯的。不是21天也不是30天。21天的謬論可能源自一位整形外科醫生麥克斯威爾·馬爾斯。據說,馬爾茨醫生發現接受截肢手術的患者需要大約21天來適應肢體殘缺的事實,因此,他認為21天是人們適應任何生活變化所需要的長度。一個行為變成習慣所需的時間平均為66天,但不同行為所需時間相差很大,從18天到254天不等,這表明人們將習慣自動化所需要的時間千差萬別。21天和30天挑戰很流行,但很多類型的習慣完全不可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養成。
最后我們來談談為什么在微習慣策略中意志力可以戰勝動力?
書中作者的觀點是很討厭采用動力作為啟動策略,動力和意志力不是非此即彼的,二者之間存在重要的關系。我們的基本前提不是說有動力不好,而如果想持久改變,動力并不是可靠的策略。動力之所以不可靠,是因為它以人的感受為基礎,而人類的感受容易改變且無法預測已經是幾百年來公認的事實了。任何事物能成為基礎的第一原則就是它必須牢固可靠,而激發動力策略就像是在液體上蓋房子。
每個人都有不在狀態的時候,這時精力相對不足。這意味著你希望高效率辦事的動力也會更低。激發動力策略勸我們依賴這些東西:勵志視頻、文章、給自己打氣的話和其他能短期提升士氣的方法。而熱情遞減法則是動力讓我們失敗的原因。如果選擇激發動力策略,你不僅要有動力做一件事,還必須動力十足才行。我們很難靠想法來改變感受,堅信必須有動力才能行動是一種毀滅性的習慣。如果你不愿意激發動力,而激發動力又是你做事的策略,那么戰斗還沒開始,你就已經輸了。
而微習慣的意志力策略能幫助人們提升動力。動力是好東西,只是不可靠而已。借助意志力,動力會變得更加可靠。和動力不一樣,意志力很可靠,可以像肌肉一樣得到強化。如果你能強迫自己做到某件事,無論是什么事,這種成功都會體現意志力的可靠性。動力很難評估,但是你卻能提高克服可能來自感情創傷、缺乏自信、情緒糟糕等抵觸情緒,進而采取行動的能力,這種能力就是意志力。
那么我們該怎么運用意志力來保證長久的成功呢?
必須把自控力的儲備量最大化,這樣才能在改變自己時起作用。通過一系列的元分析發現了引發自我損耗的5個最重要的因素:努力程度、感知難度、消極情緒、主觀疲勞和血糖水平。所以這些因素就是我們運用基于意志力的策略取得持續成功的5大障礙。根據這項研究,動力激勵、自控力任務訓練以及補充血糖等做法能提升自我損耗人群的自控力。
然而微習慣卻可以有效的消除這5大威脅。在這里就不詳細說明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找這本微習慣來仔細看看,相信對你也是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