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再讀《Beyond feelings》,心中仍然擺脫不了初次閱讀時的焦慮與茫然,你究竟是誰“who are you”,這個問題一直壓在心中,只是平日的忙碌可能讓你無暇思考這個終極之問。可偏偏這個問題又是一個人終生無法逃避的,心中沒有答案的人占了多數,因此也就在歲月流逝下放棄了思考,得過且過成了這幫人后半生的人生態度……可是,話說回來,這個問題真得不容易回答,只有在生活中不斷反思,分析,驗證才能得到近乎正確的答案。有沒有答案,答案正確與否,很大程度上與一個人的自我認知能力相關,而一個自我認識清醒的人,在我看來,人生都不會過得太差,因為他知道世界可以給他什么,他擁有什么資源和能力,他想要什么樣的人生,他將如何在自我認識和現有能力的基礎上,直面現實,獲得自己想要的未來……
圖片發自簡書App
當有人問你,你是誰時,你的回答是什么?身高,體重,姓名,身份,職位,畢業院校,出生地等等信息,可是如果深挖下去,你覺得哪些信息可以最真實的描述你自己。上面所說的信息,其實只是對社會化動物人際交往過程中,定義社會化的人和評價的數據化指標。對于現實社會來說,可以數據化、信息化的具體事物,相對于抽象的事物來說,認識難度小了很多。可個人越來越發現,抽象的事物或無法量化的事物對于人的幸福來說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