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詩】
木蘭花
宋?晏殊
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樓頭殘夢五更鐘,花底離愁三月雨。
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詞評】
這首詞描寫女子的離愁別恨。詞中句句是對情人的怨,語意卻極柔婉,飽含著無限的愛與思念。
——《宋詞三百首全譯》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稱其“婉轉纏綿,深情一往,麗而有則,耐人尋味”。
黃蓼園《蓼園詞選》評此詞曰:“末二句總見多情之苦耳。妙在意思忠厚,無怨懟口角。”
據趙與時《賓退錄》記載,“晏叔原見蒲傳正曰:‘先君平日小詞雖多,未嘗作婦人語也。’傳正曰:‘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豈非婦人語乎?’叔原曰:‘公謂年少為所歡乎,因公言,遂解得樂天詩兩句:欲留所歡待富貴,富貴不來所歡去。’傳正筆而悟。余按全篇云云,蓋真謂所歡者,與樂天‘欲留年少待富貴,富貴不來年少去’之句不同,叔原之言失之。”這是晏幾道為其父此詞“年少”語所作的無謂辯解。實際上,此詞寫思婦閨怨,用的的確是“婦人語”。
——摘自百度百科
【意譯】
(一)
春風駘蕩,楊柳依依,芳草萋萋,長亭路旁,你輕易拋下我離去。可知我內心對你的依戀,沒有你的日子,分分秒秒都是煎熬。午夜夢醒,潸然淚下,夢中的你是那么的清晰,只聽得那窗外雨聲潺潺,花兒仿佛也在為我的離愁傷感,紛紛飄落枝頭。
無情的人兒自然不知道多情人的相思苦,那一寸相思之情化成千絲萬縷,纏繞心間,揮之不去。天之涯,地之角,也都有個窮盡處,而我對你的相思之情就如那春水綿綿,無盡處。
(二)
那天春風駘蕩,綠柳依依,芳草萋萋,我淚眼婆娑,拉著你的衣襟,多么希望你不要離開我呀!你說你考取了功名就會回來娶我的,可我的心怎么這么不踏實,我怕呀!我怕你到了那煙柳繁華之地,馬上就把我忘了。人們都說癡情的女子無情的郎,我總不信,我知道我愛的你不是這樣的人。曾經你對我發下誓言:“山無棱,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上邪》 )”自與你分別后,我的生活節奏全亂了,我茶不思,飯不想,腦子里想的全是你,朋友們都說我變了。從前那個活潑開朗的女孩已經不在了,親愛的,你知道我是因為你而改變了嗎?從前,我是那么地沒心沒肺,每天倒頭就睡,今天我躺在床上輾轉反側,難以成眠,腦子里全是你的音容笑貌,直到三更的鐘聲敲響我才迷迷糊糊睡去了。夢中你和我相擁,你在我的耳邊呢喃著愛我到地老天荒,我沉醉在了你的懷里。可是啊,五更的鐘聲驚醒了我的美夢,我伸出雙手想要撫摸你的臉,只有兩手空空,淚水也不禁地滑落。只聽見簾外雨潺潺,已經是三月了,花兒似乎也因了我的離愁紛紛飄落。
你就這樣無情地拋下了我,獨自去尋你那功名。你說趁著自己還年輕須得珍惜時光,有一番作為,可不能辜負了這大好的韶光。你說等你考取了功名定會騎著高頭大馬風風光光地回來迎娶我。我知道男兒志在四方,我沒有任何理由挽留住你,只是我感覺到在你的眼里我的多情似乎顯得那么多余,我知道自己對你的愛已經遠遠超過了你對我的愛。對你的離去我肝腸寸斷,而你卻是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絲愁緒。自你別后,我的漫天愁緒更是折磨得我早晨懶起畫峨眉,夜不能寐。天涯海角都還有個盡頭,可是我對你的相思就如那蒼茫宇宙,沒個邊際。
【賞析】
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樓頭殘夢五更鐘,花底離愁三月雨。
“綠楊芳草長亭路”,楊柳依依,芳草萋萋。詞的開篇以一組春天的意象營造了濃濃的離別氛圍。離別本應是“執手相看淚眼”,本應是“香塵已隔猶回面”,本應是“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南浦別》白居易);纏纏綿綿,凄凄切切,欲去還留,這是我們想象中情人間的離別應有的畫面。而在此詞中我們的心理期待要落空了。詞中的男主人公,“年少拋人容易去”,就這樣拋下那對他戀戀不舍的女子,輕易地離開了。沒有柔情地撫慰,沒有相守的誓言,一騎絕塵去,可憐那對他癡情的女子,呆呆站立在那絕去的塵土里,柔腸寸斷,粉淚盈盈。如此凄苦的心境誰人了解?接下來的三四句寫男子離別后女子對男子的思念,“樓頭殘夢五更鐘,花底離愁三月雨。”癡情的女子負心的郎,可悲的是許多女子明知道自己的癡情是沒有結果的,依然任自己沉浸在這無望的感情漩渦中,為之肝腸寸斷,為之夜不能寐,自傷自憐。五更的鐘聲驚醒殘夢,夢里依稀重又見到情郎,醒來只聽得那三月的雨聲淅淅瀝瀝、綿綿不絕,仿佛自己滿腔的思念化作了相思雨,從天而墜。
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專情的女子是最美的,但也是最苦的。“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無情的人兒自然不知道多情人的相思苦,那一寸相思之情化成千絲萬縷,纏繞心間,揮之不去。愛,沒有任何道理,愛,是盲目地,不管對方愛不愛自己依然執著。“無情不似多情苦”,明知道對方無情,依然對他多情,這是怎樣的深情!張愛玲說“于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于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地問一聲:‘噢,你也在這里嗎?’”只要愛了就勇敢地去承受這愛的痛苦,瞬間即是永恒。“一寸還成千萬縷”,那一寸相思化作千絲萬縷,將那癡情的女子纏繞,或許這一繞就是一生。試想我們的人生能有幾人能遇上自己真正愛的人,遇上了就不顧一切地奔向這愛。如果這你愛的人恰巧也愛你,那你就幸福了;如果你愛的人不愛你,而你依然堅持去愛,就享受這愛的痛苦吧!人生有了這樣刻骨銘心的感情經歷足矣!
“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宇宙有限,相思無窮。黃蓼園《蓼園詞選》評此詞曰:“末二句總見多情之苦耳。妙在意思忠厚,無怨懟口角。”什么才是偉大、值得人們尊敬的愛,那是只管付出,不求回報,無怨無悔的愛。晏殊在這里道出了千古以來最為寬容的愛。如此癡情的女子如何不讓我為之心痛,為之肅然起敬。
【鏈接現代文】
愛
張愛玲
這是真的。
有個村莊的小康之家的女孩子,生得美,有許多人來做媒,但都沒有說成。那年她不過十五六歲吧,是春天的晚上,她立在后門口,手扶著桃樹。她記得她穿的是一件月白的衫子。對門住的年輕人,同她見過面,可是從來沒有打過招呼的,他走了過來。離得不遠,站定了,輕輕的說了一聲:“噢,你也在這里嗎?”她沒有說什么,他也沒有再說什么,站了一會,各自走開了。
就這樣就完了。
后來這女人被親眷拐了,賣到他鄉外縣去作妾,又幾次三番地被轉賣,經過無數的驚險的風波,老了的時候她還記得從前那一回事,常常說起,在那春天的晚上,在后門口的桃樹下,那年青人。
于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于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地問一聲:“噢,你也在這里嗎?”
(原刊1944年4月《雜志》月刊第13卷第1期)
春天的夜晚,月白的衫子,熟悉而陌生的鄰家男孩,人面桃花,擦肩而過,“就這樣就完了”,瞬間成為永恒,永恒的悵惘與憂傷。因為是瞬間,才成為永恒,永恒地珍惜,永恒地回味。如此凄美的愛情,值得用一生去咀嚼、回味。忽然想到《亂世佳人》中白瑞德對郝思嘉的愛,郝思嘉對艾希里的愛,同樣是愛上不愛自己的人,同樣是愛得那樣深沉而痛苦,但恰恰是這樣的愛讓我們為之動容。
愛情真是讓人捉摸不透的東西,有時明知道也許永遠不可能在一起,卻還要等待。就如沈從文小說《邊城》的結尾寫到:“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不管這個人回不回來,翠翠依然在思念、在等待,給人留下了悠長的惋惜和無限的牽掛期盼,就是這對愛的渴望支撐著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
2018年1月5日
PS:簡書大學堂無戒90天挑戰訓練營打卡第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