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時候第一次使用Uber,每天打Uber也只是往返于住處和公司,雖然使用時間不長,但是卻對這一非本土“用車”app情有獨鐘。不止因為他的產品形態、他的交互體驗、他的商業模式、他潛在的生態鏈,更是因為他叫“人民優步”。
今天上午,神州的一組海報,邀請了各路大V打著反U,黑司機的旗號,配上了怪蜀黍般“精致”的文案,擠進了我寧靜的朋友圈,繼上次小米樂視過后,神州再次上演了一輪撕逼營銷,矛頭直指Uber。剛看到這文案的時候,我是拒絕的,因為個人認為,一切以撕逼為目的的營銷背后肯定有大招,但是……這個大招貌似憋炸了,扔了一億的“安全”用車券到我的賬戶里,哼!誰都搶不走!雖然大部分人都記住神州專車,但結果是大量路轉黑,V反水,永不入坑。這個結果應該是神州沒想到的。如果做負面營銷,其實也是蠻成功的哈哈。
作為一個普通人,我想說說為什么我不喜歡撕逼營銷以及為什么我喜歡用Uber
1、為什么不喜歡撕逼營銷
對友商無故開始撕逼,在互聯網圈子貌似并沒有什么卵用。我們喜歡搬個小板凳前排圍觀,我們喜歡看熱鬧不嫌事大,但一切的前提是所謂的“與我無關”。平白無故將私家車打上“黑專車”的標簽無異于告訴我,用uber的是黑司機,我的朋友可能是黑司機,我的親人也可能是黑司機……這個略帶貶義的帽子扣在無辜的人上,難免激起一層又一層浪花。還記得5月份出租車司機釣魚Uber司機的時候,uber司機們自發的聚在一起討公道忿不平。所謂的安全,并不是一個租賃執照可以說了算的,也并不是什么鬼理由,畢竟極端情況是小概率事件,黑出租同樣存在,不打表,拒載客,拉到小林子里XX等等情況也有發生,以偏蓋全、混淆視聽在這個社會是不“道德”的,畢竟優良的傳統文化依舊影響著我們現在的每一個人。誰都沒有幫我們做決定的權利,選擇權在用戶,我可以說我喜歡誰,我不喜歡誰,但是,作為市場的競爭者,戰!請痛快!而非隱晦地捅刀子。共享經濟已經到來,創新與顛覆時時刻刻都在發生,有牌照有后臺并不是你強大,真正存活下來的往往是順應趨勢的。
2、為什么我喜歡用Uber
上次用去哪兒專車,起步價108,晚點讓司機等了1個多小時,飆到將近130,所以聽到“專車”就有點小怕,因為太貴……我等屌絲用不起哈。所以說,專車的優勢更明顯一些,自有車輛,貴但是有服務。當我上車的那一刻,我和司機的關系便確定了,我是乘客,他是我的司機,我們是因服務而搭建的關系,這種關系往往在下車的那一刻便結束了。而Uber并不是這樣,它與場景結合,你坐上的人,你們的關系鏈是可以無限外拓的,可以要微信,可以談人生砍大山,可以一起去樹林XX,每一次匹配都像一次外遇,
我是坐寶馬呢,還是坐特斯拉呢?來的是個美女呢,還是個糙漢子呢?
這種驚喜與場景往往是一個專車司機給不了我的,載我去目的地的每一個Uber司機,也許都是一個有故事的人,(親聞朋友搭載鬼腳七的車回家)每一次搭車,也許也都是一次有趣又美好的邂逅。這種服務關系的外拓是其他用車app無法給的。當然,Uber還有很多創新與顛覆之處,在這里也只談了一下最吸引我的地方。
所以說,就醬吧,誰都有選擇權,喜歡誰都可以。
但看著新鮮的神舟道歉H5頁,然后發現,臥槽,我的搜狗把州打成了舟。(這是文末彩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