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0812 NO.23 40分鐘1376字
在正式開始讀一本書之前,我相信一個理念,那就是――“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做一件事情是需要熱情的,讀書一氣呵成很重要。
其次,讀書也需要有一種儀式感,你必須從心底里尊重這件事情,買下它后,在扉頁上認真地寫下自己的名字,歡迎她來到你的生命,歡迎她給自己帶來的改變,這可以幫助你從心里獲得一種喜悅,一種接納――讀,就全神貫注地讀;讀,就舍我其誰地讀。
我將用時間順序來描述如何讀這本書:
1.閱讀時――留精彩、記問題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把精彩的情節用鉛筆劃線或者折角記下來,不懂的地方用一張紙片記錄下來。
話外音:為什么我們要用一張紙片記錄下來一本書的問題呢?
因為我們通常一次只有一本讀書筆記,我們實在沒法確定在讀這本書的期間我們不會遇到其他需要記錄的精彩內容。
比如我要讀一本實體書《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我也許需要用一周的時間,在這個過程中,我也許在學習、工作的空隙里看到了簡書某篇文章中十分精彩的內容,也想要將它記錄下來寫寫自己的感想。如果我過早地在讀書筆記上寫下關于《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的問題或精彩片段,就會導致斷層,影響流暢度。
2.閱讀結束后
摘錄下書中的精彩部分,也許它不是啟示性的句子,而是一段絕佳的描寫風景的文字,沒關系,這些都可以。用工整的書寫謄抄下你親自挑選的精彩,再次欣賞,是一件多么妙的事情!
在摘錄完成后,去挑選一句自己最喜歡的金句標記出來,能背出來最好,不能背出來的話,多讀幾遍,未來也多復習幾遍,這也許是你讀完這本書最能拿出來使用的東西。
試著回答在讀書過程中記下來的問題。
默寫這本書的目錄,在我們一廂情愿的攝取之后,我們也許需要客觀地來看看我們到底有多理解這本書。當然,小說類的只需要你按照標題大概想想故事的情節,而工具書則需要你考慮作者的邏輯框架。
總結,對于小說而言,哪些情節讓你印象深刻,哪個情節是全書的高潮,哪個情節讓你對某個人物有了特定的認識等等,脫離了高中語文答題式閱讀的苦海,最終我們還是要落到自己的問題手里哈哈!對于工具書而言,可以寫寫你在這本書中學會了什么,有什么新的認識,如果你寫下了很多,那么必須把這本書標注出來,你需要多次復習這本書。
此外,還可以通過思維導圖呈現最后留在你大腦的對整本書的認識,在這個過程中,你可以走出目錄的禁錮,完全重塑形成你自己的思維和理解,在日后重復閱讀時,再對照之前畫出來的思維導圖,你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自己有什么新的認知。
張元濟先生曾經說過:“世間數百年舊家無非積德,天下第一件好事還是讀書。”
我非常傾佩那些一年可以讀100本書的大佬,從小到大我也都沒做到過,一本書從開始的深入到沉浸的新鮮到漫長等候的結局,整個過程飛快地由好奇到熱情到不耐煩。看來我的閱讀耐性還需要錘煉,好在朋友間有許多愛書之人,把千奇百怪的生活和思想分享給他們,也是一件十分開心的事情。
而且過去我總是喜歡借書,現在卻微微地愛上了買書,好的書真的會想要占為己有,好的書從客觀上來講也需要多讀幾遍。曾經看到一位愛書的先生將生活費的三分之一都拿出來買書,如果把自己喜歡的書都買下來的話,家中需要有一面書墻,上面擺滿了自己曾經閱讀過的可親可愛的書,那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你可以看看自己都讀過那些書,在新年的最后一天翻翻看看,像是對一年思想進步的總結;你也可以重復閱讀,重新體會,此外,還可以分享給來到你家里的伙伴,很提升逼格。
讀書,買書,琢磨,用她來改變你的氣質和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