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為什么會愛上寫作 ?
2016年5月18日是我入駐簡書,也是我開始寫作的日子。我之所以能記得這么清楚,是因為于我而言,寫作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
臨近畢業的那個五月,我在學外租了一個隔斷間,把自己反鎖在昏暗的房間里,拼命碼字。
一個月的房租雖然只有100塊錢,三平方左右的房間里只有一張破舊的床,和一張靠在墻上只有三條腿的桌子。我把電腦鋪開,正好可以桌子的寬度還可以放下一個鍵盤,我從隨身帶來的幾本書墊在下面,腦子里突然蹦出一個念頭,我要在這一個月碼出八萬字。
這個念頭一出,我還自嘲了一番:哪有那么容易,本身的經歷的就不夠多,哪有那么多素材可以寫。
火爐一般的夏天,屋里沒有風扇,更沒有空調,我常常憋得渾身是汗。我在舊書店淘了幾本書,放在隨手就可以拿到的位置,靈感枯竭時就會翻看,一有好的創意就埋頭碼字,時常推開門時已是深夜。
那個夏天,我好似跟這個社會分離了一般,滿腦子想的都是該怎么修改措辭,該用什么素材,常常一坐就是一整天。
那時候的簡書平臺非常干凈,很多作者和我一樣,只因對寫作的熱愛才聚集在一起。彭小六、修行的貓、卷毛維安、徐滬生、安梳顏等作者都是我追趕的目標。當我看到別人一個個成為簽約作家或者登上首頁時,我也有那么一絲悸動。
有的作者每寫一篇文章就上一次首頁,而笨拙如我,也許寫上十篇才有機會上榜一次,卻從未想過放棄。我常常這樣鼓勵自己,別人用一倍努力就能達到的目標,我沒那么多的天賦和運氣,那就拼上十倍的努力。
我一邊寫,一看看書。一邊看書,一邊寫。我就是懷著一腔熱血,自己給自己打氣。
宿舍里還有一個兄弟沒有離校,一個人在宿舍對著電腦練繪畫,似乎比我還拼命。我們躺在鐵架床上暢談理想,卻沒有人敢斷定未來究竟會怎樣。
我很久才出來一次,大部分時間都悶在屋里。五月的天氣初現炙熱,我憋得滿身是汗,仍然不想出門。房東老爺爺常常來敲我的門,腦袋往屋里看,問我在做些什么。
在那個城中村,要說我在寫作一定會被人笑話,我只是打了個謊:我在考公務員。房東老爺爺看我這么用功,只有等我下樓的時候,才會找我嘮嘮家常。
一個月過去了,我真的寫出了八萬字。想到將要離開這個小黑屋,竟然有些舍不得。墻上還掛著上一個住主留下去的一句話:還沒死,就往死里干。房東老爺爺看了看電表,才知道我只用了兩塊錢的電費,決定不收我電費了,我卻暗下決心,等我有一天有機會出書了,一定要回來還愿。
如今這個互聯網時代,信息傳播得非常快,只要有好的作品,就有施展的平臺和傳播的空間??吹絼e人為自己的文章點贊、留言、打賞,我的內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有時候,除了死磕,我真的想不到什么更好的辦法。
有一次,有個電臺主播聯系上了我,問我的文章是否讓她拿來錄制,我激動地跳了起來。那個時候,正值2016年的暑假,我躲在一所大學里碼字。要是餓了,就去學校的超市里買桶泡面。正值暑假,所有學生都放假了,一次保安巡邏,把我趕了出來。
那個音頻我反反復復地聽了很多遍,聽得熱淚盈眶。就是這樣不經意的鼓勵,讓我更加堅定了寫作之路。
02 寫作三年是怎么度過的 ?
畢業的前兩年,我背著電腦走南闖北,南到珠海,北到赤峰,一直在人海中浮沉。這樣居無定所、嘗遍艱辛的日子,后來都化作了寫作時略顯悲傷又不失希望的風格。
回想起來,那段在外漂泊的日子是孤獨的,同時也是充實的。之所以是這么說,是因為我對寫作的熱忱,從我畢業的那個五月開始,就從來沒有熄滅過。
只有有空,我都會拿出手機來碼字,在公交車上,在馬路邊上,在湖邊,甚至在樓道里、地下車庫里,只要有時間,我都會主動去寫,不想寫就逼自己去寫,不寫就覺得一天少了些什么。
一個朋友考上了在職研究生,對我說:“像我們這樣的人就別別著勁了,考一個碩士回來,當一個大學老師多好。”
當大學老師又何曾不是我的夢想?
只是我不愿服輸,我不甘于我寫不出什么名堂。我就是要別著勁,使勁地別著。
從情感到勵志,我寫了很多故事。這些故事大多催淚,有時候寫著寫著,自己也會流眼淚。
2017年的5月,我終于有機會參與一套青春文學的合集。那整整一個月,我再一次把自己關在屋子里埋頭苦寫。好在,三多萬字多都過稿了。
四個月后,九臣文化傳媒向我伸出了橄欖枝,我又有機會出版一本屬于自己的作品,同時要求我文筆過關,要及時完稿。
那個時候,恰逢母親回老家蓋房子,我也被喚了回去。白天我和工人一起搬磚,收拾零零碎碎的東西,每天都很累,晚上趁母親睡著了,我會爬起來躡手躡腳地爬起來,打開沒網可連的電腦,直到困意朦朧。
因為思考過于專注,不慎掉進地基的坑里,右腿險些摔成骨折,至今受傷的痕跡還在。
后來,天氣漸冷,水泥凝固得慢,倒在屋頂上的水泥要等兩個星期才能凝固。工人停工,母親征求我的意見,是跟她一塊回蘇州打工,還是待在老家等她回來。我選擇了后者。
母親臨走時,只留下一袋饅頭和一筐蘿卜。我就是中午生火,晚上生火,靠著饅頭和蘿卜度日,蹲在柴火堆旁邊寫作。
我不敢出去,出去之后,村里的人都會議論紛紛,這人怎么還在老家?不出門打工嗎?待在家里搞什么?
我朋友,我母親,我父親不止一次的問我,這又不賺錢,寫作給我帶來什么?其實,我真的想說,寫了這么多字,沒有賺一分錢,沒有任何的回報,可我就是不想放棄。不為別的,只是為了不想辜負自己。
后來,我經過一個文友艷偉的介紹,去了內蒙。
內蒙的天氣很冷,風吹在臉上,像刀割一樣疼。在那兩個月,是我第三次集中性寫作,黃家駒傳的前半部分就是在那里完成的。
因為一些原因,我和艷偉紛紛離開了那家公司,沒有去處,我就住在艷偉租給社會人群的一家公寓里。
我有一個小鍋,至今還保留著,公寓的樓下就是大超市。最開心的日子就是一個人去逛超市,年味漸濃,我也給自己置辦了不少“年貨”。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常常一坐就是一整天,透過用塑料布粘上的窗戶,看著太陽從東方升起,西方降落。
說到我的另外一本新書,名叫《別讓你的努力配不上你的野心》,是我在2018年年中寫下的,因為我給老家的婚房裝修,我一邊忙著裝修的事情,一邊忙里偷閑,在一天只有20塊錢的旅館寫下了這10多萬字的稿子。
那時候,白天我忙里忙外,一有空就跑回來碼字。想想真佩服自己。
屋里只有一張床,一臺從未開過的電視機,一臺風扇,從兩元超市買來的小圓凳,用瓷磚搭起來的“桌子”。
沒錢住空調房,就暫且這樣碼字吧。一碼字,啥悶不悶,熱不熱的都不重要了。后來家里裝修好了,我索性搬了進去,對我來說,甲醛什么的都不重要了,我只想寫作。
直到如今,我比任何人都相信堅持的力量,它讓每一個平凡的人都有機會嶄露頭角,來一場華麗的逆襲。
03 為什么要出書 ?
其實早在上初中時,班里流行寫信,我也從一本雜志里找到了一個姐姐的收信地址,興奮地花了2個小時寫信,投進了大大的信筒里。在信中,我告訴她我的學習情況,我對青春的困惑以及在平日里感到種種苦惱的小情緒。
動筆前沒有草稿,動筆后也沒有邏輯,卻心猿意馬地寫了整整三大頁。收到回信的那一刻,我覺得我是這個世界上最幸福的那個人,那種激動得在操場上像個瘋子一樣奔跑的情景,至今還記憶猶新。
也是在那個時候,我突然發覺文字是有力量的。
我從回信的姐姐那里,得到了我最中意的答復和鼓勵,并暗自發誓要把這份感動一直傳遞下去。
畢業那年,我也開始正式寫作,一度放棄了收入可觀的工作卻為此樂此不疲。如今寫作對我而言,就如同呼吸一般,融入了我的血液里。
最讓我開心的是,讀者看到我的文字后告訴我從中收獲了感動,也重拾了堅持下去的勇氣。
我開始習慣了在深夜里給陌生人回信。這個陌生人,是讀者,也是作者,是擦肩而過的路人甲,也是從未謀面的路人乙。
凡是來信,我都會一一回復,只因每一個來信的陌生人,于我而言都是特別的人。
我曾在朋友圈里發了一個征集帖:為了寫作,你有過怎樣的心酸?付出最大的犧牲是什么?
沒過多久,就有不少人留言:為了寫作,我放棄了所有社交,一個人窩在出租房里瘋狂地拆書、寫作、創建PPT兼錄音,整整三個月都是凌晨三點才睡,到最后還是關注者寥寥。
還有一個要好的朋友留言:我花了整整七年時間,才有幸在雜志上發表人生第一篇文章。為此,我落下了嚴重的頸椎病,視力也大不如從前了。最大的犧牲可能就是熬夜寫文章,沒有靈感的日子最難熬。
最讓我淚目的一條留言,是來自思諾姐的留言:為了出版第一本書,我花了整整十一年。初中時,因為太愛寫作,我開始偏科,成績一落千丈,導致中考落榜,沒有繼續讀高中和大學。
我也是最近才知道,雪橋姐為了維持生計,常常要在冰天雪地里為住戶搬米面。黑龍江的室外氣溫已經到了零下二十多度,身高只有143、體重只有68斤的她,每天要扛50斤的米面爬樓梯,還要三天兩頭幫倉庫卸下好幾噸的貨。
即使累到身疲力竭,一有空閑她還要拿出手機碼字,照她的話來說:“只有在碼字的時候,我才不懂什么才叫累,什么才叫冷?!?/p>
可惜的是,雪橋姐的作家夢還是落了空。
一次又一次的退稿,一次又一次的拒絕讓她終于忍不住在廁所里痛哭。說好了失望也不絕望,哭泣也不放棄??墒茄蹨I還是止不住地往下流。
她發了一條朋友圈安慰自己:“生活就是這樣,每天出門送貨,看見有人騎摩托送外賣,有人開轎車上班,窮與富,每個人都在努力地奮斗。只要不停止向前,一切都可以實現。”
是的,只要肯堅持,所有夢想都會實現。
三年多不間斷的努力,我已經出版了三本書,開了5期寫作課,參與合集近20部,我仍然覺得一切都還剛剛開始。
04 對寫作有哪些建議
對于很多人來說,雖然十分勤奮,卻找不到出版的方式和渠道。其實,比出版更重要的一點是,自己是否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1)實踐上的準備
反思一下自己,是否已經確定了自己的寫作風格?
(1)遞進關系法
(2)倒敘回放法
(3)正反兩面法
(4)問題思考法
如果你有出書的想法,請認真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是否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寫作技巧?
(1)實踐上的準備
1.確定你的寫作規劃
你關注圖書市場嗎?
建議:寫作伊始,不妨放空自己,去找到適合自己的文章類型。
其次,在找到文章類型之后,再掌握一定的寫作技巧,同時,嘗試投稿。
最后,確定自己的發布平臺,積累粉絲,同時,成為一個或多個平臺的專欄或簽約作者。
相信日積月累,相信硅步千里,一定會有出版編輯相中你。
(2)心理上的準備
一位姓尹的作家朋友曾說起過自己的出書經歷,提起自己的處女作,心里滿是陰影。
至于原因,他這樣說道:“我的處女作只是一部可恥的雞湯、情感及膚淺的談論寫作的文集……一本鬼樣子的書,有什么價值讓讀者重拾翻閱?沒有。這是我的答案,也是讀者的答案?!?/p>
寫作,是一場苦修。對于一個寫作者,如果能夠對得起十年后的自己,比任何事情都有意義。
出版一本書,就意味著把自己的作品裸露在市場當中,受所有人檢驗。好或不好,都會有人評論。
對于評論,我們要汲取對自己有利的東西為我所用,對于一些惡意詆毀,也不必耿耿于懷。
寫在最后:
在這本新書里,我講述了很多平凡人的故事。那些職場里光鮮亮麗背后的辛苦過往,那些因為時間和距離而漸行漸遠的親人伙伴,還有為夢想不甘被冷眼嘲笑的咬牙堅持。
這些故事,或熱血,或感動,或意氣風發,或顛沛流離,總會有一個故事,和路上行走的我們似曾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