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喬一
? ? ? ? 最近接到了一個新工作,要求每天早上5:00起床去上班。在正式工作的前幾天,我就開始有意識的讓自己5:00盡可能起床,但是連續三天,我都失敗了。在上班的第一天,不負眾望做到了。所以我就在想,為什么前幾天做不到,正式開始了卻能做到?這是不是我們經常所說的拖延癥?
? ? ? ? 去上班,如果遲到的話,扣工資,領導批評,而且與這相關的所有人都會給你異樣的目光。所以那天如果繼續拖延的話,拖延所帶來的后果就直接顯現出來。不拖延,威望、工資一樣都不會少,我在不拖延和相關的利益之間建立了聯系,看到了立馬去做帶來的好處,所以就做到了。
? ? ? ? 我們在生活中很多事情,明知道是對我們有好處的,比如不熬夜、八分飽、多鍛煉對我們身體有好處;深入學習,多反思,多總結,在工作中一定會帶來進步,但總是找各種各樣的理由往后拖。最根本的原因是沒有和利益之間建立直接聯系。倘若一個人跟你說,他要給你1個億。但是要求你每天5點起床,高強度工作8小時,下班后還要作反思,作總結,每天深入學習2~3個小時,5年后就給你1個億。你會照做嗎?5年1個億平均到每天,就是2283。我肯定會做的。所以克服拖延,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找到和目標的直接聯系,自己每做一步都可以看得到。
? ? ? ? 學生學習也是同樣的道理,這就需要家長老師們幫助他們找到學習的動力,并且建立直接聯系。當然這也有一個前提,就是對學生有充分的了解。平時還是要多和他們溝通,知道他們真正想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