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來沒去過柳州
因此對于柳州的印象
僅僅停留在
我從昆明前往桂林的19個小時的火車上
路過柳州的半個鐘頭里
那化工廠筆直聳立的煙囪
和排放出來的
巨大的淺灰色的濃煙
——那煙囪確實給人一種重工業城市的錯覺
就算是在郊外
以及
在桂林好不容易吃到的一碗螺螄粉
“我要加到最辣”
我記得我看著辣椒醬的時候
是這么說的
昆明即使在八月份,也還是有一絲涼意
特別是在晚上
當我穿著短袖的時候
我其實還想掏出包里另一件短袖套上去
穿成一個鄉村非主流的樣子
那時候我剛告別了成都
錦里和寬窄巷子人滿為患
但是我已經提不起興趣了
每個人地方都有所謂的古城區或者歷史遺跡
但是遺留下來的部分都大同小異
對于游客來說
既然都是中國特色
看多了就疲勞了
就好像看政客在臺上嘩眾取寵
當我離開昆明
坐在火車硬座上的時候
是夜里
火車上的空調開得很低
而我只穿一件短袖
我找不到一件能遮住我更多地方的衣服
以至于
在我看見過道地上的被每個路過的人踩一腳的報紙的時候
我都很想把它拎起來
一個物質上的乞丐會這么做
而且在我看來無可厚非
反正都是生存
物質需求
何來優劣之談
就悲劇來說
生存只有兩種狀態
一種是生的悲劇
一種是死的悲劇
但是精神有的
精神可以分高下
最難的一件事就是
物質落入海溝
而精神仍可以站在珠峰唱歌
火車經過的大概是柳州的遠郊
兩側是一大片菜地
更遠些有人家
然后可以看見茂密的樹林
那拔地而起的煙囪好像是叢林中
一座人類的遺跡
柳州城在我的想象里是個有故事的地方
多數來源于幾篇文章
以及或多或少的從朋友口中聽說到的
另外
每次一聽說某個地方
就提起某種食物
對于帶有這種寒暄習慣的中國人來說
我覺得我在柳州這地方也栽了跟頭
盡管我對這種客套的寒暄嗤之以鼻
但是不得不說
再次吃到螺螄粉
打破了我的刻板印象——
味道重
在十米之外如同腥臭的田螺
直到我吃下去
我也沒有任何排斥
相反
爽口
辛辣
吃得我大汗淋漓
出門的時候一身陽光
可是和螺螄粉的勁頭比起來
顯得微不足道
而且小題大做了
——甚至有點兒周遭如同一大冷柜的感覺
我對于食物一向沒有強烈的欲望和追求
老師打手心了
“說人話”
通俗地說
就是我不是個吃貨
不像是那些以遍嘗美食為生命最高追求的人
等量代換
也不像是那些以賺錢顯擺為生活最終意義的人
看見坐在地上的民工
突然想起很久之前在另一輛車上
看見一個小孩兒在過道上撒尿
當時看見一股液體從前面流過來
我探頭一看
那個老奶奶還帶著習以為常的驕傲感說
沒事兒
小孩兒
老人和小孩
不能動手
買了個表
火車上的環境雖然不是社會的常態
但有時候是落后的縮影
火車終究也要過了柳州
我在地圖上看見自己往前飛馳
有那么一瞬間
我真羨慕司機
但是馬上又想到
只能遠觀而不能接近
才是值得悲傷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