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奇葩說》以前,我幾乎沒看過馬東、高曉松、蔡康永的節目,對于他們的印象,除了胖,就是丑。但是看了《奇葩說》以后,馬東也不胖了,高曉松、蔡康永也不丑了,不是他們的外貌變了,而是他們三位的睿智、博識、幽默掩蓋了他們身上的缺點,是的,智商高又會說話的人就是行走的春藥。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由馬東出品,由《奇葩說》的奇葩之王們共同著作的這本《好好說話》。
一直以來,我們以聽話的方式被教育,卻又以說話的方式被考核,我們所學的東西無不以表達為指向,他人對我們的看法也幾乎都以表達為依據,可是作為最直接表達方式的說話,卻始終處于極其邊緣的地位,這很尷尬。
話是說給人聽的,說者和聽者會構成某種關系,在這種特定關系中,總是存在誰主動誰被動,誰需要爭取誰的問題,這就是我們說任何話的時候,都必然要身處其中的權力關系,你需要影響誰的觀念,誰就掌握著這場游戲的主動權。
一、溝通
典型錯誤:溝通時喜歡強行推進自己的結論。
有人喜歡用反問和追問的方式逼迫對方同意自己的某些觀點,以為這樣步步緊逼,就是逐漸接近真相的透徹溝通。其實,這樣做要么是對話演變成爭吵,要么是對方嘴上說不出什么,但心里會徹底地對你關門,變得越來越難溝通。
因為溝通是“權力的流動”,重在拉平二者的關系,讓雙方都能講出自己真實的想法。所以我們要避免沖撞,任何一方凌駕于另一方之上,甚至只是暗示出地位的區別,都是溝通的大忌。溝通的要義是平等,雙方處在同一個平面才能打開心結。
二、說服
典型錯誤:說服時,以為只要能辯倒對方就可以以理服人。
事實上,說服是“權力在對方”的一個場景。想象一下,作為一個顧客,完全不需要任何理由,就可以拒絕任何人推銷的任何東西,這時候如果售貨員以為可以以理服人,一定要問出你為什么不買這件東西,說不出來就必須買,我們是不是會報警?在說服過程中,我們就是那個推銷員,對方才是顧客。說服的關鍵就是要尊重并且利用對方的自主性,使其從自身的角度出發,心悅誠服地接受我們希望其接受的觀點。
我們要卸下對方的心理防御機制,訴諸對方自身的心理需求,讓我說服了你,變成你說服了自己,讓我的觀念打敗了你的觀念,變成了你的觀念升級了。說服的要義,是時刻警醒“權力在對方”,作為無權的一方,我們需要用各種迂回的手段達成目的。
說服不是說教,不是洗腦,不是機械地強化灌輸,而是以勸導的方式讓對方自行生長出我們所要的論點。這既不是卑躬屈膝,也不是蠱惑人心,而是對說話中真實存在著的權力關系表示尊重。
三、談判
典型錯誤:談判時,以為只要真誠溝通就一定能攜手共贏。
我們有沒有為方案細節與同事苦聊通宵,以為這就是有耐心,善溝通。這種通過軟磨硬泡取得的共識,真的能讓彼此合作愉快嗎?就算能,其中花費的時間成本是我們消耗的起的嗎?
其實,當方案各有優劣,誰也說服不了誰的時候,我們所面臨的場景就是談判而不是溝通,談判是一種“權利在雙方”的情況。此時我們需要把各自的目的、訴求、損益擺到臺面上來談,通過討價還價的利益交換,盡快確定一個雙方都可以接受的版本。
談判偏重協調,也就是在雙方合作才能解決問題的情況下,讓合則兩利,斗則兩敗的雙方去選擇合作,并且盡量實現各自利益的最大化,進一步說,談判的目的不是為了比拼彼此的籌碼,而是希望能夠通過博弈建立雙方的信任,匯集雙方的思考。
四、辯論
典型錯誤:辮論時,以為只要壓倒對手就是勝利。
當雙方就某些細節爭執不下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引入有決定權的第三方(比如雙方共同的上級)。這個時候,場景就變成了辯論,而辯論是一種“權力在他方”的話語體系。
形象地說,就是雖然彼此都盯著對方,但是心里都在想著怎樣得到旁觀者的認同。對手并不重要,他們只是我們向第三方證明自己正確的一個工具,這是辯論的基本策略,也是辯論講究風度的根本原因。
五、演講
典型錯誤:演講時,上臺伊始就急著煽情或者下結論。
在話語權還沒有形成,還沒來得及在觀眾心中建立起親和性,可信度和權威感的情況下,急于求成的說辭,從來就不會有任何效果。
我們看那些經典的演講視頻,會發現演講者最開始都會有一個成功的破冰,他們在三言兩語間拉近與觀眾的距離,獲得觀眾的心理認可,再來傳達真正重要的信息。我們可以把演講理解為“權力的形成”,重在對觀眾的吸引、聚焦和引導。
色有三原,光有七彩,話術能力也是由這五個維度集合而成,按照權力關系的不同,分別是溝通、說服、談判、演講、辯論。理解他們相互之間的此消彼長和滲透轉變,使其相輔相成地共同發生作用,我們就能在任何場景下好好說話。
End
在看這本書以前,我看過蔡康永的《說話之道》,大概也是缺什么喜歡補什么,自己不擅長說話,就特別喜歡看這方面的書,幸好,不會說話的我很愛讀書學習。雖然不會說好聽話,但通過看書學習,知道了怎樣不說傷人的話,這一點,絕對是成長中的一小步,走向成熟的一大步——越是成熟優雅從容淡定的人,越懂得說話的藝術,不是嗎?想想身邊那些會說話的姐姐們,聽她們說話真是溫暖和煦,如沐春風;而那些初出茅廬的小牛犢,常常是顧此失彼,為了語言上的小小勝利,失去了更重要的東西。對于這些,學之避之吧。
本期讀書:《好好說話》,馬薇薇,黃執中,周玄毅等著,馬東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