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大的考場里,考生和其他監考老師都已經走光光啦,只剩下了我,還在一張一張地點數著自己考場里的卷子是否夠數,頁面是否平整?在這空曠的考場里,讓自己置身于這么個畫面里,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心里多少還是有些自嘲的成分在的。
我在心里面給自己梳理著:與其他老師相比,我的手腳是有些笨拙,腦袋也不是很靈光,可是我到底還有沒有必要,要再這樣一張一張地數下來呢?一個考場就那么多考生,座位上的卷子也都已經收上來了,卷子是用微機掃描的,也不用排序的,我到底是在不放心些什么呢?
我在心里給自己犟著:萬一哪張卷子是放顛倒了呢?萬一哪張卷子是放反了面呢?我就是要再一張一張數一遍嘛,我是為了讓自己更放心嘛,多少次啦,我就是這樣堅持著,堅持讓自己這樣做,我不在意自己是不是那個走得最晚的人,也不在意別人對自己是怎么個看法。
晚上的輔導課上,教室里靜悄悄的,外面下著大雨,似乎也并沒有學生想要問我題的樣子,眼看著放學的時間就要到啦,一打下課鈴,外面走廊里就會擠滿學生,我的視力也不好,每次下樓時,腳去踏下一階樓梯臺階時,心里總會有些戰戰兢兢的,著實是更費力些啊,我要不要提前離開教室幾分鐘呢?
我在心里猶豫著,終是沒有離開,萬一學生有問題要問呢?萬一有學生發生意外呢?我還是做了那個恪守時間的人,有時我也會在心里問自己:我這樣做,是不是在自討苦吃呢,我到底在圖些啥呢?
吃完早飯,距離上班的時間已經很緊張了,餐桌上就我用過的這么一只碗,一個盤的,我可不可以等到中午下班回來再收拾呢?回答是不行!好不容易才養成的生活習慣,怎么能輕易去破壞它呢?
習慣是帶有慣性力的,好習慣會給我的生活帶來便捷,保持干凈清爽的家庭環境,會讓我每天都覺得很幸福,這是我剛剛才領悟到的,可是,美是要靠我自己的雙手來創造的,我必須每天堅持不停地勞作,才會收到生活的饋贈。
話說,前天晚上,我有幸去陪一位遠道而來的客人吃飯,席間,這位是客人也是我的朋友的他,給我講了他去日本旅游時的感受,談到了日本人的禮儀、服務意識和對生活細節的打理都是很令人咂舌的。
聽他講,其中的一次,他去日本旅游,坐的那個大巴車開到了站,天在下著大雨,車上的人正在下車,司機守候在車門口,為下車的人打著傘,手里還掂著一個小凳子,遇到老人和小孩需要墊腳的話,再臨時放上。
等到車上的人全部下完啦,司機就開始拿著抹布擦起車來,他好奇地問那司機:天在下著大雨,你擦車有必要嗎?司機笑著說:這是公司里的規定,我們都已經習慣啦。
又一次,他在日本消費時,攢了一把硬幣,臨回國時,他嫌帶著不方便,就猶豫著去了那里的銀行,想兌換成整錢,給那里的一位職員說明之后,這個職員什么也沒說,就開始一枚一枚地數起了他遞上去的那把硬幣,足足數了有五分鐘,一點都沒有嫌煩的樣子,末了,朋友又問了那個職員一句:你不嫌煩嗎?那人只是輕輕地一笑說,這是他工作的一部分。那種服務態度和服務意識真的是讓朋友很是吃驚呢。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陷入了沉思中,朋友嘴里的那個司機擦車的樣子,還有那個銀行職員數硬幣的樣子以及他們說的話,無疑都成了定格在我腦海里的一片風景。
生活中,美無處不在,可什么才是美呢?美都在哪里呢?也許,美其實就在我們能時時處處地為他人著想的心里吧,在我們工作時負責的那塊地里,也在我們生活的那片環境里……
我終是有些釋懷啦,中年的我,到底在尋求著什么目標呢?有道是:內在的安然與寧靜吧。我終不是貌似在為誰而活了,我是為了自己在活啊,為了自己能對自己滿意而活呢。
如果是屬于我個人人生中的問題,哪里還會另有他人給我提供標準答案呢?一切都源于我自己,還是向內尋求屬于自己的答案吧。定格住屬于自己的這片風景,美的不是別人而恰是我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