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產品線:做新媒體運營的第一點是對自家產品有足夠的理解,而做產品都是相通的,做安全產品的產品經理換去做瀏覽器同樣也能成功,因為他懂的是產品,而不僅僅是安全產品。懂產品,本質上是對用戶需求與用戶場景的理解,長期和用戶在一起,接地氣,知道普通用戶最需要什么,最喜歡什么,至少你懂社交產品的用戶的特性吧,不然怎么能在微博微信兩大社交平臺上工作呢?把平常對新浪微博的吐槽轉化成你的產品優化方案吧。至于寫需求文檔、用Axure畫產品原型圖,這些都只是形式上的東西,有人教就能很快學會。更何況做過H5游戲設計吧?這難道不是你的產品經驗?
2.運營/市場線:新媒體運營,運營的是新媒體渠道。產品運營,運營的是產品。如果把新媒體賬號當成一個產品呢?你既是產品經理,也是產品運營。對于產品運營線來說,很多時候新媒體都是重要的承載體。首先不得不說很多公司的活動運營都還是需要在新媒體上執行落地,對于產品內無用戶沉淀的公司,新媒體就是進行用戶運營的外部渠道,比如小米公司的用戶運營渠道矩陣——微博、微信、社區、米聊。說起來都是很簡單的話,做起來需要仔細去琢磨。市場線我就不多贅述,在很多公司里新媒體運營屬于市場公關體系的,所以應該清楚市場線平常是做什么工作,轉換的只是渠道載體而已。
看似是講了互聯網行業的兩個崗位方向,其實是兩套思維方式,放在其他行業也同樣適用。
最后,也許會有人問什么時候考慮轉崗合適?有這樣兩個建議:
1.一年為期。真正理解產品、理解用戶、培養自己的傳播邏輯感,一年其實是不夠的,但我也不建議一個人在新媒體上花太多時間,把這個平臺作為工作會剝奪了很多生活的樂趣。如果你有一個亂定KPI數據的領導,而你又沒辦法說服他時,果斷炒掉他,去一家靠譜的乙方接受訓練,跟同一個客戶的案子至少一年時間。
2.有自己拿得出手的案例。拿什么去告訴下一份工作的面試官,我適合這份工作?案例!營銷人,你除了案例別無其他可證明自己的地方,不要講粉絲數、轉發數這種冷冰冰的數字。按照我上面說的三個維度,帶著你的案例,講好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