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軍大業(yè)》上映了。這部電影算得上云集了一大批實力派。沒錯,我覺得這里面的每一個角色的扮演著都是演員,都是貨真價實的演員。
前些天,葉大鷹導演關于歐豪飾演的葉挺給出了很低的評價,甚至出言不遜。連帶著損了‘小鮮肉’這個頭銜下的所有人。對此,即便不是粉絲我認為也應該有憤怒的權利。他不是在為中國的電影事業(yè)正名,更不是為了英烈們討要一個合理的形象。更多的是偏見,是一種骨子里對新生力量的偏見。
2008年汶川地震,多少生命消失在頃刻之間。夜以繼日奔赴戰(zhàn)場搶救傷員的武警戰(zhàn)士們正是第一批年滿十八歲的身上被貼了各種負面變遷的九零后群體。他們和前輩們一樣沖在抗震救災的最前面,救助著那些比他們年長或是同齡的伙伴們。那個時候沒有人關心他們的年紀,只是渴望的期待著軍裝的出現(xiàn)。每一個人的眼神里都透露著同樣的話:你是兵,你就一定要救我們。那個時候人們不再關心這些剛剛成年的戰(zhàn)士們也是父母的孩子,也是花樣的年紀,也是普通人。他們沒有神話中的制勝無敵的力量,他們也是在用和你們一樣的血肉之軀去拯救這些受了傷的生命。而他們,只能咽下所有的苦,然后去幫助其他人。
這個話題有點沉重,其實類似這樣的事件無時無刻不在城市的各個角落發(fā)生著。比如“小鮮肉”這個說不清是褒還是貶的新詞匯。
不知道什么開始,年輕的藝人們都被大眾冠以‘小鮮肉’的稱呼。這詞一開始的意思是指這個人年紀不大,長得還不錯,滿臉的膠原蛋白。漸漸地,這個詞成了耍大牌,不敬業(yè),沒演技,流量小生的代名詞。再后來,從韓國回來的中國藝人仿佛著了魔一般的無一幸免。就算是演藝圈的前輩站出來說某某人在劇組如何如何勤奮,大家也是一起哄笑著說是炒作。大眾給他們起了這樣一個名字,難道就有權利為這個名字冠以任何意義嗎?演員只是一個職業(yè),和其他普通的職業(yè)一樣。如果只是因為他們在公眾面前出現(xiàn)被熟知的比較廣泛就要理所應當?shù)某袚鷦e人的口水,指責,無理取鬧,歪曲事實,那么究竟又是誰的錯?
《左耳》《少年》里的歐豪有責任感,有心,論其演技也算是行云流水,讓人記憶深刻。《活色生香》中安逸塵聞香記起樂顏的那場戲,陳偉霆發(fā)自內(nèi)心迸裂的演技讓人震撼。《老九門》里二月紅雨中求藥,張藝興的演繹讓人感同身受的心疼。
《建軍大業(yè)》里每一個角色都是主角,哪怕只有幾個鏡頭。男人都是鐵錚錚的漢子,女人都是巾幗英雄。
人都是有偏見的。曾經(jīng)有人說,六零后看不上七零后,七零后看不上八零后,八零后看不上九零后,九零后看不上零零后。我們說著前人的不好,卻總是希望能夠在后人身上找到讓自己可以平衡的心情。從這方面來說,誰也不是那么理由充分的。
其實,未來終究是屬于后來人的。如同我們還無法得知秦始皇陵的奧秘,埃及金字塔的形成過程,巴比倫的空中花園是如何建造的,但我們有著前人無法擁有的現(xiàn)代化網(wǎng)絡以及一系列科技成果。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能力和創(chuàng)造、擔當、責任。我們能扛起我們應該扛起的東西。如同前輩們扛起屬于他們的責任一樣。
對未來,視死如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