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初識行動派
最開始接觸行動派源于大一的時候,那時候琦琦來我們學校做分享。本來通知下去的時候,大家去的意愿并沒有很高,可是后來,在我結束那天的兼職刷微博時,看到同班同學的微博以及很多參加當天分享會的同學的微博分享。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也關注了琦琦,想要看看是怎樣的一個人,讓那么多人發微博分享,又讓大家曬出筆記與干貨。
那時的琦琦還不叫行動派琦琦,那時還叫做廈門琦琦,公司也不是行動派,而是威揚朋明(老天,保佑我沒有記錯,深深記得好像是取自 We are champion 的諧音,當然,這只是我的臆想啦。)
關注著琦琦,看著這個個子小小的女生,身上卻有著非常強的power。看她曬書單,看她曬影單,看她和公司同事的日常,看她說些關于女性要注意自己形象。
后來,還跟著琦琦的步伐買了《和巴黎名媛學到的事》和《斷舍離》,當時看的時候并沒有太多感想,也許抱著功利之心,覺得有點雞湯文學的意味。為了讓自己看完,跟自己說“這可暢銷書,什么什么排行榜上的,既然能上榜肯定有它額道理,一定是自己道行太淺,還不能完全理解”,硬著頭皮看完了這本書。如今再看來,只是當初自己的格局太小,視野有限,沒有接觸到新的觀念,所以才會覺得《斷舍離》不知所云。經過此次分享會,覺得二刷《斷舍離》的時機到了。
再后來,斷斷續續地關注著琦琦的微博,看到她改名為行動派琦琦,得知的時候覺得還蠻適合她的,她真的是個行動力很足的女生;在深圳租下一千多平的辦公場所,看著這個孵化空間從無到有;看琦琦去勃朗峰徒步;看琦琦與閨蜜朋友的日常;看琦琦分享的精英女性,也借此知道了一些厲害的人;后來又有了行動派,關注了微信公眾號;知道行動派伙伴圈;知道了夢想清單……
再接下去,又知道了各地的伙伴圈做了許多許多事情,每個人都在up up。還有與九口山合作出了正能量和萬有引力,現在已經絕版了。當初本想作為生日禮物送給自己,可惜總覺得太浪費錢便作罷,現在想來十分后悔。
02我來了
如今,我大四,準確說已經在上周和學生身份告別了,還真舍不得這身份呢。大一下到大四下,認識琦琦三年多的時間,如果自己當初能夠堅定且踏實地跟著琦琦的步伐,追隨著她的腳步,現在想來應該是另一番境地吧,算了,說這些也不能改變什么,專注當下,從此刻改變也不晚吶。
自己內心有太多包袱,太多自我設限,歸根到底,就是“想得太多,做的太少”,偏偏都了解自己癥結,卻又經常做回咸魚,或者外界一點聲音和看法就讓我又躲回自己的山洞里。
感謝自己最終下定決心參加了琦琦的無保留分享。
還記得那天早上,上班路上在朋友圈看到馮蕊Rita在朋友圈的推薦,內心一陣心潮澎湃,滿腦子的想參加,隨后便又開始各種自我否定,自我退縮,看著下訂單界面遲遲不敢下手。腦海中兩個小人“去”“不去”的打架,自己又在自我前進的道理上各種糾結和設限。想想也許是因為,害怕更加清晰的知道自己是個不夠努力的人,外面的世界很大,還有很多很酷很厲害的人,在意別人的看法,其實這也是因為太把自己當回事,等到自己內心足夠強大那天,可能就會覺得這些都不是事兒。最后,在吃午飯的時候,經過一個早上的糾結,一咬牙一狠心下單付款。這下好了,自己沒有退路,只能向前了。
琦琦無保留分享會,我來了。以此為契機,發現更好的自己。
03一點思考與感悟
那天的廈門,太陽很大,整個島被太陽炙烤著,感覺人都要融化了。怕自己又拖延癥,早早出門,雖然臨出門前還又磨蹭了會,好在最后早早到達會場,還拿到了一束小花,聽說是前100名到達會場的福利。
進入會場,感覺真的是“哇哦,amazing,太棒了”,內心各種小激動,就像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分享會開始之后,終于第一次見到琦琦本人,聲音很吸引人,個子小小的,但由衷地感覺蘊含著巨大的power。
以下是幾點思考與感悟:
1.不管你做不做,我做
聽到琦琦講這句話的時候,莫名覺得琦琦好帥,擲地有聲的話語!瞬間迷妹臉。
確實,生活中很多時候遇到事情,第一時間我不是想我如何去解決它,而是自己臆想各種限制,各種不好的條件,然后白白與機會與想做的事情失之交臂。等事后發現,原來的各種擔憂根本就是杞人憂天,還沒出發呢,自己先把自己嚇死在起點了。
有時候,我們羨慕別人的成功,得知別人的成功之道如此簡單時,往往帶著一臉不相信,覺得肯定是沒有傾囊相授。可是,有時候成功的人之所以能夠成功就是在于他們比常人更能堅持,更加埋頭苦干,這點跟琦琦說的“不管你做不做,我做”不謀而合。
是時候放下自己那顆浮躁和好高騖遠的心,踏實且堅定去做一件事,不問回報,先做了再說,堅持一段時間再說,過后再來看自己到底收獲了什么,不要每次都先把自己嚇死在起點,跨出去,也許會發現外面是一片廣闊的天空,并沒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可怕。
2.閱讀的力量
最開始接觸琦琦的時候就發現琦琦在分享書單和最近自己讀了什么,而自己那時候還只是停留在看看看而已,并沒有付諸行動。直到15年的暑假,突然覺醒立下豪言壯語要看50本書。我天,這對于我上大學前除了課本都沒看過課外書以及上大學之后一年還看不了幾本書的人來說簡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后來的事實也證明,這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我開始嘗到閱讀的好處,那半年的時間斷斷續續讀了二十幾本書,也算是個不小的收獲。而且,在那之后發現自己有時候會開始思考,想事情,我想這就是閱讀帶給我的改變。
后來,雖然有時候會被惰性打敗,但好歹在接下來的16年我也還保持著閱讀和思考的習慣。17年臨近畢業等各種各樣的事情,在山洞中呆了許久,好在最近慢慢走出來,重拾過去的好習慣。
琦琦提出來的讀書會,之前在李柘遠LEO那里聽到過,當時還蠢蠢欲動想要找幾個伙伴一起分享每月自己讀的書,后來又因為自己沒有跨出去作罷。個人覺得這是個很不錯的形式,既能滿足輸入的需要,又可以輸出,一進一出間將知識學活了。可以將更多的時間專注在有益事情上,而不是浪費在八卦。
多讀書,讀好書。
3.自我成長
分享會結束后,猶豫再三,決定還是上前和琦琦進行一個面對面的交流。其實,每次面對大佬時,自卑情結又出來作祟,想要退縮,羨慕別人與大佬間一來二去的交談,恨自己怎么沒有什么想問的。
這次,排隊見琦琦前還在組織著要說些什么,可是見到琦琦之后,那些話就自然而然地蹦出來,說了自己的困惑和理解,過程中還生怕語速過快,拼命地想要講慢點,最后得到琦琦大大的擁抱,哇塞,人生第一個擁抱,感覺很舒服很有力量很安心,還在耳邊說加油。最后,匆匆自拍后,我便逃也似的離開現場了,帶著心跳120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如何找到自己所愛之事
琦琦說有人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想干什么能做什么,我就是屬于這樣的人,我一直覺得這樣的自己是異類,但是琦琦的解答給了答案。
她說可以去看關于愛好等方面的書籍,慢慢了解自己的優勢在哪里,慢慢找到自己所愛,決定把這作為自己下一階段的目標。
專注自己,和自己比
從小到大,聽慣了“別人家的”,思維好像固化,做什么都要和別人比,可是卻好像忘記了要和自己比。自己才是最大敵人,只要比昨天的自己有進步,那我們就是在前進。
可是現在的環境下,我們好多人都忘記這一點,每天都看到別人的進步別人的好,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看不到自己的好,用負面的思維在對待自己,可想而知這樣會得到一個什么樣的結果。
琦琦提出這一點的時候,覺得完完全全就是自己的寫照。也許自己現在一直處在一個很負面的境地跟自己負面的思考方式有很大關系,每日都在執著別人的好,忘記停下來問問自己到底喜歡什么,自己真的是一無是處嗎?
轉變思維,專注自己,以自己的感受為準,多問自己,放過自己。
以上是自己感受比較大的三點。
三個小時的分享會干貨很多,到場的500人,每個人得到的肯定也不一樣,先從現在開始轉變,取自己需要的就好,別人得到的與自己不同,可能當下還沒有觸動到我,只要氣場相和,終有一天會被彼此所吸引。
2017.6.29 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