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規劃理念的現代啟示

學術報告通知:12月30日上午九點十五,山西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總規劃師、教授級高工、注冊城市規劃師寧學軍應邀來我校學術交流。

主要從四個方面表述。

一.打著深深文化烙印的傳統營城理念

二.道家自然觀的營城智慧

三.儒家禮法觀的營城準則

四.對當代規劃的啟示

圖片發自簡書App

城市的產生:源于勞動的第一次分工-農業和手工業的分離。

原始城市的作用

東西方地理環境不同導致的營造理念的差異,城市的差異。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Q1:對開放街區的看法

A:當今的現實是土地的破碎化,領地化,割裂化,開放街區就是想解決這個問題。對這個理念是認可的。重要的是開放的程度,也就是要針對不同的尺度進行。相對更小的尺度單元就可以采用封閉式管理,國外也不是全開放的,隱私和安全還是要考慮的。

Q2:當今我國城市千層一面,如何在城市設計中體現城市的特色?在已經建好的城市中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如何去做?

A:舉例 三亞的城市“雙修”試點工作,通過“雙修”工作,三亞城市環境和風貌以及城市轉型發展都獲得了改善和提升。從城市環境來看,山體變綠了,海岸變美了,河水變清了,綠地增多了,環境改善了,違建拆除了,海綿見效了;從城市發展來看,通過系統改善城市的環境,助推了城市治理體系的完善,激發了城市治理能力的提高,促進了城市新經濟的萌生。

(1)生態修復,使大地生態特性顯現出來,通過低影響開發等理念

(2)城市修補,尊重本底的基礎上進行改善,在必要時進行重建

(3)織補,將破碎的綠地進行串聯

(4)風貌塑造

所有這些都是為了更加便利人們的生活。

Q3:鄉村旅游規劃的要點

A:具體忘了,大概就是在本底評價基礎上找到和挖掘當地的特點,它的吸引力

Q4:對太原興建高架橋的看法?山西人對本土文化的不重視?

A:反對意見。確實不重視。呵呵呵

基本就是這個樣子。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