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兒的病,讓我今天分配到的任務就是全程陪著大女兒。
從上午起,她就一個勁地向我推薦一款名為“紙炮”的游戲,是學校勞技老師最新教授的,據說目前風靡他們班級,讓我不由感到好奇。
上午由于趕著學琴和完成學校的功課,她只是停留在嘴上和我說說,沒有得空向我展示這項讓她談起來眉飛色舞的游戲玩法。待至午飯后,臨出門前往學而思的一刻,她從小女兒的玩具內抽了一張彩色紙。
一路上,她一邊聽著喜馬拉雅FM中播放的《封神演義》評書,一邊就在那里擺弄那張隨身帶出來的紙片。初時我也沒有在意,等到車子停在一個路口等候紅綠燈放行時,一聲“啪”音在我耳邊響雷般炸開,著實嚇了我一跳。回頭一瞥,卻見她手中拿著一張折好的紙在那里“咯咯”直笑。
她舉著手中的折紙,對我說:“這就是‘紙炮’,就這樣折一折,然后從中間拉一點,用力一甩就能發出很大的聲音。不過,我不是每次都能甩出很大聲音的。”
其實,一看到她手中的折紙,再聯系到聽到的聲音,我就知道了所謂“紙炮”就是我們小時候也玩過的“甩響紙”,把紙先沿長邊折幾折再對折,把未折的部分從中間拉開形成兩個空心的錐體,然后把錐體開口部分對著地面用力甩,靠著空氣的力量從兩個錐體中把剩余的紙給撐開,從而發生巨大聲響。
在第一次成功甩響之后,隨后大女兒在車內又接著完成了第二個“紙炮”的制作,然后一個人在車后排就自顧自的甩起來,有時響,有時輕,有時干脆沒聲音。
找到車位停好下車后,大女兒迫不及待地把一個“紙炮”塞到我手里,對我說:“老爸,你試試。”我嫌這個游戲太幼稚,故意說:“這個東西,我小時候倒是也玩過,不過現在幾十年沒玩,已經不會了。”但她堅持要我甩一下,拗不過她,就拿過來甩了一下。
由于我揮手的速度比她快,聲音自然比她響,這在我看來是簡單不過的道理和事實。沒想到,大女兒卻是很興奮,要求我繼續甩幾下,每甩一下,她都高興的不行。
看著她的高興勁,我也不禁高興起來,心想:還好剛才沒有硬是堅持不玩,沒有想到這個游戲盡管簡單,卻能讓10歲的女兒如此開心。有時候孩子快樂的閥值真的很低,只要父母能陪著一起玩耍,玩什么、怎么玩,往往都是次要的。
我們就這樣一路上邊走邊玩,兩個人比誰甩得響,整個過程大女兒都玩得不亦樂乎。在離教室門口不遠時,我有幾次想主動終止游戲,但看著她玩得開心的樣子,就想著等進了教室再結束也不遲。
讓我沒有想到的是,就在進教室門口前,大女兒主動停止了游戲,然后把她手中的“紙炮”遞給了我,說:“老爸,‘紙炮’你先收好,不要壓壞,上完課我們繼續玩。”這一刻,我真的是非常慶幸自己沒有“多嘴”去提前終止游戲,讓孩子能在最后一刻鍛煉了自我管理和自我約束的能力。我也相信,由于不是我強制終止的游戲,此刻她內心既沒有玩游戲被管制的抵觸心態,也充滿著對課后繼續游戲的美好期待。
后來,在課間休息時,大女兒也跑到我邊上提醒我把和她玩“紙炮”的事情抓緊記到收集日課素材的小本子上。我笑著打開本子,當著她的面開始記錄,而我猜想,這是她讀了我之前寫的《小女兒讓我記日課》這一天的文字后向她妹妹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