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算是實踐經驗,來自于一些失敗又重新摸索的經歷。。。討論對象是番茄工作法與分類時間日志,就簡稱番茄日志法吧。
以前馬驢我在第『29』篇文章(番茄工作法的一點心得)中提到過番茄鐘的這類用法,并在第『32』篇(時間日志法の詳細流程)中梳理了方法的詳細流程。時間日志之類的可以用番茄工作法加上番茄分類來實現,而且這個方法天生就具有時間統計的功能,簡單實用,配合分類目標,可以兼顧生活中各種分類的事情。
上述內容沒錯,理論上。但是實際執行卻不順利!總是亂七八糟一塌糊涂顧此失彼。好奇怪。
所以我嘗試減少了一天的目標番茄鐘種類數,不再強制要求所有分類的目標數量,而是先只要求一種活動的數量(現在馬驢我是學生,所以規定的是學習類番茄數),其余所有分類不再統計,只要求主目標實現就行。這樣看起來就像是其余活動成了“業余活動”,而主目標是主要工作。
然后呢,實踐證明這個方法效果很明顯。這樣主目標不用很困難就能實現,而且在有了意外干擾的時候也能順利估計后面的加班時間長度,從而調整一天的安排。
然后可能的話,在熟練以后加入第二種番茄種類并同時強制要求作為目標。
對此,我的總結是:
番茄工作法+分類+時間日志,這個方法本身是合理的,也是能顧及全天各個方面的工作的。
實現上述目標需要有類似于習慣養成一樣的逐步實現法,從一天完成一類番茄數開始,逐漸能實現更多種類番茄的完成,而不能一開始就所有種類番茄都爭取,其結果就是不分輕重緩急了。
另一個思路是,只規定一天的主要目標種類,其余的不記錄也不規定,都當做靈活的業余時間,獎勵自己完成主要目標的工作。這個方法帶有直接的激勵特性,實施起來很有可行性,甚至比全面規定分類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