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番茄工作法的一點心得

最近馬驢很多天都是在番茄工作法的幫助下進行工作的。不過也走了不少彎路,所以將近期的體會在這里進行分享。

文章開始,用一段進行掃盲:什么叫番茄工作法。簡單來說就是25分鐘一個番茄鐘,工作25分鐘后,休息5分鐘,然后繼續。連續4個番茄后,允許15分鐘長休息。在25分鐘內,不可中斷(包括玩手機、上網等),否則番茄數不計入。基本上就是這些了。

番茄工作法有助于時間統計。我最近一直在考慮時間統計,而經典的柳比歇夫法實在是太不適合我了,每件事兒切換都記錄,我可沒指望做到那種程度,而且按我目前的時間管理能力來說,精確到那種程度意義也不一定很大(這叫做,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我的精確度就是在5分鐘數量級的,而且要有個非常簡單易于統計的方法,后來發現番茄工作法挺合適。到了日回顧的時候,看一下番茄數量,就基本上知道今天工作了多少時間(可以近似一個番茄半小時,因為5分鐘的休息也是工作的一部分嘛)。

番茄工作法的休息間隔非常重要。這間隔的5分鐘,可以用來抓緊時間上WC、喝水喝咖啡、看手機聊QQ回郵件法微博、在天天酷跑登陸一下簽個到什么的。以前經常是忽視這個休息時間,到了休息時間就直接關閉計時,卻發現這會導致下一個番茄的質量不夠高。這就是最基本的“勞逸結合”了。規定好休息間隔,加以充分利用,這樣非常有助于在25分鐘內不干多余的事兒。你想啊,工作中即使有新消息提醒,也先暫且放著,反正用不了幾分鐘就有機會看了,延后時間也就是十幾分鐘而已,基本不會誤事,工作時心里也不著急。

休閑娛樂更需要加入番茄工作法中。因為!休閑娛樂很容易超時,規定只能玩一個番茄鐘的時間的話,就不會耽誤太多時間,既能調節心情,又不會讓時間失控。我從來不反對休閑,只要休閑是可控的,就是有益處的。

番茄不能孤零零存在,必須與任務列表互補。有指導意義的番茄工作法,需要結合當天的任務清單進行工作。因為,很久以前其實我就嘗試過番茄工作法,但水平太低,沒有規定番茄的內容,只是規定“25分鐘不分心”,結果用了好一陣子也沒什么效果。這就是需要番茄有目的。而,馬驢我以前的大量日志已經討論了很多關于任務分解、項目管理和任務清單之類的事情,單純的任務列表也有個不好的效果,就是讓人“只注重完成任務的數量”,今天完成了10個任務真爽,完成了2個任務真糟糕,但是,那些任務到底多重要多耗時間?看不出來。而且任務清單有讓人只看重任務數量的傾向。所以!結合番茄與任務清單,就像是給任務加入了權重,同時為番茄加入了方向,目前感覺這個方法是有效的。

簡單來說,通過每日項目分解和任務清單,知道今天的工作內容。然后,預估工作時間,為每一項工作分配可能的番茄數。再執行,就會好很多了。

番茄的種類很重要。以前我感覺效率和時間管理的知識有價值,我就用大量的時間去看。結果正事兒(搞學術)做得就不夠多了。等到我用很多時間去搞學術的時候,社交又荒廢了。這就是比例不正確。現在我嘗試每天分配S個番茄給科研,A個番茄給基礎知識學習,B個番茄給綜合素質,C個番茄給社交活動,W個給被動工作,總計16個,而且每天還能保證1個以外還有半小時跑步(因為已成習慣,所以不計入番茄數)。這樣,每天我的能力就非常清楚了,也知道幫別人承擔事情頂多做多少,不會太累也不會心煩咯。

好了,寫作本文的時間到了一個番茄鐘啦,收工!以后有新的體會,還會分享的!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