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活里有一句老話,說的是“藝高人膽大”,一個人對自己所熟悉的領域有比較深的認知,在面對危險而混亂的場景時,能保持冷靜,排除掉不重要的信息,從而做出看似大膽而冒險,但最終被驗證為正確的決定。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在其它人都還沒有看出端倪的時刻,藝高的人卻憑著自己對領域的熟悉和準確的判斷,先人一步采取了行動。
膽大藝更高
而伯凡在最近的一篇文章里,進一步提到“膽大藝更高”,他特意對這句話做了這樣的詮釋。比如我們碰到危險很高的事情,這時候各種雜念就會像無頭蒼蠅一樣,一起向你撲來。這時候,心智最容易耗散。如果能保持雜念越少,心智能量不變,那么在面對具體的危險事務時,就能做出相對準確的判斷,發揮出超常的水平。這也就是通常我們看到的“每臨大事有靜氣”。為什么在同一種慌亂危險的場景下,卻有人鎮定自如,化險為夷。而有些人卻只能抱頭亂竄。
所以,“藝高人膽大”和“膽大藝更高”,這兩種狀態是相得益彰,互相促進的。
膽大藝更高的反面是慌亂
慌亂是一種非常不好,影響心智的狀態。而慌亂源于幾個方面。
一個是對自己在做的事情了解的不夠透徹,沒有清晰的認知。所以,當險境來臨時,無法判斷自己的堅持是否有意義,也就是我們說的不夠有底氣。這時候,外界的信息很容易對自己造成干擾。腦子里回蕩著不同的聲音,直到自己在這不同的聲音中被徹底擊潰。而這種情景下做出的判斷,或者我們說的被動判斷,通常都很難正確。
反省自己的行為,在一些事情上做了錯誤的決定,多數是自己不了解,不懂得,因此出現狀況時,不知道應該如何應對,從而被狀況打敗。比如最近冒失地做了些期貨交易,這是一個很深刻的教訓。首先加入的波動群里發出的做多的信號,讓我完全忘記了市場大環境不好的前提,做出了買入多的決定(而恰恰是在前幾天,我還憂心忡忡地相信最近經濟不好,做出了空倉的行為);其次,當排山倒海的斷崖式下跌來臨時,慌亂中,再一次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沒有及時止損。并且在第二次爆倉之前,在巨大的心理壓力下,由于對自己本身的期貨操作沒有經驗,幾乎是在最低部做出了割肉的決定。
最初做期貨時,做出的理論模型是合理,前景很不錯的。即朝一個方向做多,留下足夠的保證金來支撐前部的爆倉。可是當實際的情況出現時,你會發現支撐你的理論,由于它不夠堅固,或者是你并不了解它的本質,你開始懷疑了。大腦被各種涌來的正反面信息所沖刷,處于一種慌亂的狀態。這時候,你是無法做出正確判斷的。
這次是個很好的教訓。自負,貪婪,盲從,不求甚解,導致出現巨大虧損的結果應該是不可避免的。
但一瞬間,也點醒了我。讓我更深層次地認知到,在操作事情時,對一些基本原理,盡量接近事物本質的認知是多么重要。這些認知,可以讓你避免犯一些低級錯誤。選擇比努力更重要,而正確的認知是做出正確選擇的前提。在期貨這件事情上,我本身就不應該去做。這本來就是一個由莊家在后操縱的賭博游戲。即便是賭博贏來的財富,它注定是不能長久持有的。更何況輸的機率原本已經很高。
保持內心的清明
多靜心,多養神,看看有智慧的書,聽聽有智慧的人怎么講,看傻瓜們冒險。伯凡在他的專欄最后一句話說的很好:靜心能讓人產生智慧,如果能保持清靜的內心,哪怕是資質平凡的人也能有超常發發揮。而如果時刻處于荒涼無序的狀態,哪怕是天賦高的人,也會頻頻出現失誤。
謹以此篇文章,警示自己要常靜心,保持自己內心的清明,才能益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