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學習《窮查理寶典》關于誤判心理學部分的知識,整個誤判心理學讀下來,每一個心理學傾向都讓我吃驚不小,那些坑大部分都在自己身上存在。在上次的讀書筆記中已經總結了自視過高傾向、被剝奪超級反應傾向、壓力影響傾向和重視理由傾向,今天再來學習幾個幾個特別常見的誤判心理學傾向。
一、避免不一致傾向
人的大腦比較容易偷懶,不太愿意做出改變,有避免不一致的傾向。
比如,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一些壞習慣,但是卻沒有幾個人能徹底改掉那些壞習慣。很顯然防止一種習慣的養成要比改變一個壞習慣要容易得多。
這也就是為什么富蘭克林說:“一盎司的預防比一磅的治療更值錢”
除了習慣以外,大腦抗改變傾向還包括以前的結論、忠誠度、身份、社會認可的角色等等。
一個新思想一般很難讓人接受,因為它和舊思想不一致,而我們的大腦有避免不一致的傾向。有個比喻說得很精準,說人的腦子就想人類的卵子的一樣,當一個精子進入卵子,卵子就會自動啟動一個封閉機制,阻止其他的精子進入。
難怪,若貝爾獎獲得者普朗克說:“唯有新的一代成長起來,較少受到舊理論毒害的他們才能接受新理論”。
對于這種避免不一致傾向,我們應該如何來利用它呢?
書中說了富蘭克林的例子,說富蘭克林還是默默無聞的小人物的時候,他想得到某個重要人物的垂青,便經常設法找那個人幫他一些無關緊要的小忙,比如借一本書,因為一個不值得欣賞、不值得信任的富蘭克林于他借書給富蘭克林的行為中暗含的贊許不一致。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要經常思考自己的決定,是否存在避免不一致傾向,比如買入一支股票后不知道止損,再比如給小孩找的家庭教師不太行,是傾向于維持現狀還是立馬采取措施?
建議把避免不一致傾向作為我們思考的一個工具,經常嵌入到日常生活的思考流程中,最大限度地避免不一致問題的產生。
二、回饋傾向
正所謂以德報德、以牙還牙,當一個人對你好的時候,你也會對他好;而當一個人對你不好的時候,你也傾向于對他不好。這就是人類身上就存在的回饋傾向。
回饋傾向很大程度上是潛意識層面發揮作用,所以很容易被人用來誤導他人,書中說到一個非常經典的例子:
當汽車銷售員慷慨地把你帶到一個舒服的地方,并給你端來一杯咖啡的時候,你可千萬別喝。因為你喝了以后,潛意識中就會有一種回饋傾向,可能因為喝了這杯咖啡而當一回冤大頭。正所謂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軟。
回饋傾向還體現在做讓步的時候,一個人讓步,由于回饋傾向,另外一個人也會做出讓步。
西奧迪尼曾經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在大學校園中,實驗員請陌生人幫忙帶領蟻群少年犯去動物園參觀,采用了如下兩種表達方式:
1、直接表達讓他們幫忙帶領一群少年犯去參觀動物園的請求。
2、先要求他們連續兩周花大量的時間去照顧少年犯,被拒絕后再讓他們是否愿意花一下午的時間帶領一群小年犯去參觀動物園。
結果第1種方式只有16%的接受度,而第二種方式的接受度提升到了50%,整整提升了3倍。實驗員做出小小的讓步,于是對方也做出讓步。
對于反饋傾向,兩個簡單的應用:
1、留心商家的熱心服務,避免被套路
2、在提需求的時候,先提一個很難的需求,再提自己想要搞定的需求
另外說一下,這一招對小朋友非常管用。
三、受簡單聯想影響傾向
我們的行為很容易受到簡單聯想的影響,比如:如果幾種同類產品同時在出售的時候,我們往往會覺得價格最高的那種質量會最好。比如:看到染了頭發的男孩會更傾向于認為他是壞人或者黑社會。再比如:在牛市中,買的股票上漲了不少,就覺得自己是股神。
對于這種簡單聯想的傾向,廣告商經常會利用這種傾向。
比如,在鞋油的外包裝印上美女的頭像,會更受男人們的青睞;可口可樂的廣告畫面總是生活更快樂,而不會包含兒童死亡的場面;加多寶的廣告總是吃火鍋的畫面,怕上火喝加多寶。
簡單聯想更大的破壞性在于之前的成功,或者喜歡和熱愛的事物,或者討厭和憎恨的事務導致嚴重的失算。
拿破侖戰無不勝,于是決定侵略俄羅斯,結果一拜涂地;
有一個人去賭場贏了錢,就會覺得自己很厲害,然后反復地去那個賭場,結果輸得一塌糊涂;
有個朋友在牛市中賺了不少前,就覺得自己是股神,然后頻繁操作,把本金虧得所剩無幾;
我們如何避免因為過去的成功而做出愚蠢的決策呢?芒格已經給除了解決的辦法:
1、我們要謹慎地審視以往的每次成功,找出這些成功里面的偶然因素,以免受到這些因素的誤導。
2、看看新的行動將會遇到哪些在以往的成功經常中沒有出現的危險因素。
在書中,有一個很顛覆腦洞的例子,說的是受簡單聯想影響傾向在消除以德報怨的方面的問題。
由于受到簡單聯想的影響,受到別人恩惠以后,遇到幫助過自己的人會聯想到曾經的窮困潦倒、疾病纏身、飽受欺凌等,受惠者往往會討厭那個幫助過他的人,甚至還會試圖去傷害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
四、社會認同傾向
社會認同傾向說的是我們會不自覺地依照我們所觀察到的周圍人們的思考和行動去思考和行動。
書中說到一個可笑的實驗,一名教授安排10名實驗者靜靜得站在電梯里,并背對著電梯門,那么當陌生人走進電梯的時候,通常也會背對著電梯門。
研究表明,社會認同在人們感到困惑或者有壓力的時候最容易受到社會認同傾向的影響
壞行為和好行為都會通過社會認同傾向傳播,因此在壞行為散播之前要阻止它,倡導和展現所有好的行為。
書中描寫到一個叫做“謝皮科綜合征”的案例,說的是弗蘭克謝皮科所加入的紐約警局極其腐敗的情況,謝皮科因為拒絕和警察局的同事同流合污,差點被槍殺。
芒格推薦的面對社會認同傾向的辦法是:學會如何在他人犯錯的時候別以他們為榜樣。
五、壓力影響傾向
當遇到壓力的時候,人的腎上腺素會激增,引發更快、更極端的反映。
我們應該意識到:輕度的壓力能夠改善人們的表現,而沉重的壓力容易引發徹底的失調。
這個結論來源于巴浦洛夫的實驗,原來巴浦洛夫利用狗來做條件反射的實驗,但是20實際20年代的時候,發生了大洪水,當時有很多用來做實驗的關在籠子里的狗沒有帶走,在洪水上漲期間,這些狗差點被淹死,有一段時間,它們的鼻子和籠子頂部只有一點點空間可供呼吸,這讓它們感受到了極大的壓力。洪水退去后,巴浦洛夫發現那些狗的行為變得跟過去完全不一樣了。比如,有只狗原來很喜歡它的訓練師,現在不喜歡了。然后巴浦洛夫進一步做了研究,他發現:
1、可以對狗進行分類,并預測施加壓力后某只狗更容易崩潰
2、那些最不容易崩潰的狗也最不容易恢復到崩潰前的狀態
3、所有的狗都可以弄崩潰
4、除非重新施加壓力,否則無法讓崩潰的狗恢復正常
六、lollapalooza效應
lollapalooza效應說的是多種心理傾向共同作用會造成極端后果傾向。
這種方法往往會被邪教組織利用,會導致可怕的后果。
以上總結了幾個誤判心理學的傾向,目的指導我們了解存在的常見誤判心理學傾向,減少掉進坑里,還有一些誤判心理學限于篇幅不再做介紹,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買來《窮查理寶典》進行反復閱讀,希望大家都能掌握這些常見的誤判心理學,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應用,減少生活中的坑,從而讓自己生活得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