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常聽做茶同行說到各種坑,我也遇到不少,之前我總是覺得自己是經(jīng)驗少資歷不夠,最近這兩年確實沒遇到這些事情,我以為我已經(jīng)夠格在茶行業(yè)混了。
但這次在勐海呆了三個多月,又遇到不少的坑,有些不能說,把最近遇到的一個化名說出來,給同行參考。
這次我們有一款茶,都是收鮮葉按照我們的工藝要求加工的,分別在三個地方,其中就有勐海S茶廠加工點。這個點是一個老板A租S廠的。A老板租C廠的地方,很大的一個車間,曬棚都有上千平方,我去看的時候就非常喜歡這個點(初制所)。
7月3號,我和A老板簡單對了下帳,差不多加工費已經(jīng)付清,我們約定,7月4號一大早我就把所有的茶拉去精制廠壓餅。7月3號晚上,A老板打電話和我說S廠不讓拉茶,說是A沒付清初制所的租金,他說實在是沒辦法,現(xiàn)金都買茶壓在倉庫,但他和S廠老板B談好,先付5萬就夠了,問我先借5萬給他。我聽到這個,心中一萬只草泥馬奔過,但沒辦法,還是得和合伙人商量,誰叫我們等著要做茶呢。
7月4號,我和A一起到S廠去,我期望付完這5萬趕快把茶拉走。A到S廠后,先和S廠的一個女主管進辦公室商量去,后來又叫上S廠的Z老總,十幾分鐘吧,A來跟我說,S廠還是不讓拉茶,讓把款全部付清。我也沒辦法,只能先讓車先回去,再去和Z總商量。
我說這些茶是我委托加工的,你和A的事情,我根本就不清楚,要不春天做的茶我早就拉走了,放這是覺得這個初制所的環(huán)境好,茶需要先散散水氣。現(xiàn)在我的生產(chǎn)計劃已經(jīng)定了,出了這個事情,和我其實沒關(guān)系,但我還是同意借5萬給A,請讓我把茶拉走。我講了各種他們之間扯皮其實和我沒關(guān)系,我是躺著中槍的。Z總就是一句話,A付完錢就可以拉茶,你和我也沒關(guān)系,不需要多說。
上午我只得先回去。下午我又和我的合伙人一塊去先找A,讓他想辦法,A態(tài)度還是很好,但就是沒錢付給S廠,我們只得再找S廠去商量,看能不能我們出5萬先拉走一半的茶,給我們先應(yīng)急交貨。Z總上午還非常客氣,下午態(tài)度就非常硬,也不愿意多說,就說他已經(jīng)讓步很多給A,A多次承諾都不兌現(xiàn),他沒辦法,他認(rèn)為這些茶是A的,和我們沒關(guān)系,就是不讓拉。我那個憋屈啊,一萬只草泥馬跑過去又跑回來折騰了幾十次。
后面我沒有辦法,但還是要快速處理,生產(chǎn)已經(jīng)計劃好了,只好借全部的款讓A付了S廠的租金,才拉到茶。
A和Z誰對誰錯對我來說沒有意義,我自問沒明顯過錯,錯的只是在錯誤的時間選擇在A租S廠的初制所加工。A不按約定付款,肯定錯,S廠在明知全部是我的茶但就是扣住不讓拉,我妥協(xié)愿意出5萬借給A拉走一半茶葉都拒絕,而且態(tài)度強硬,我覺得似乎不是那么的對吧。
再來說說以前遇到的炕。
先說買茶(原料)。我們之前都是買同行的做好的大貨為多,從鮮葉做起只是今年開始的。買大貨的時候一般是先取樣,同行送過來的或者自己去同行處找來的,我們根據(jù)樣品來決定是否可用,后月第一款和第二款眾籌茶都是從上百種樣中選出來的,我們根據(jù)口感的需求從樣品茶中就開始選擇、拼配,先排除不合格的樣品(有農(nóng)殘、樹齡和區(qū)域不對的),再排除用不進去(不適合拼配我們這款茶的),最后就是多種拼配方案對比來確定用料的比例,再來確定是否購買、購買多少數(shù)量。兩款茶我們都是6個人參與,第一款耗時23天,第二款耗時12天,在取樣之前我們都是要明確告告訴茶農(nóng)需要給我們保留多久的,要不中途給賣掉了,不是耽誤事么。后月前兩次眾籌茶由于我們?nèi)硕啵际墙?jīng)驗老到的人參與,所以沒有出什么問題。
但我在之前遇到很多奇葩的事情。
有次樣品覺得滿意,要了。去拉茶的時候,樣品是白顯金毫的,大貨茶是黑無光澤的,我當(dāng)時都懵了,幸好我一袋一袋要求驗貨,賣茶給我的一直說就是一樣的東西,由于農(nóng)產(chǎn)品會有些誤差但基本是一樣的,我都想罵人,這能是一樣的東西么,后來沒辦法,只有空車回去。要是讓他送貨來我的倉庫就需要扯皮了。
還有次是要買大戶賽的古樹茶,只是幾十公斤,量小就犯不著下茶山,有茶商送來個茶樣,去對比我之前的茶,完全符合,價格也不貴,要了。當(dāng)面談好,付完款給茶商,他安排人發(fā)到我店里;幾天就收到貨,首先外觀我覺得就有差異,但不是太大,開湯對樣品一起喝,口感完全不一樣;沒辦法,只有把賣茶給我的這個茶商叫來,當(dāng)面對比沖泡,他硬說是一樣的東西,我沒辦法,就說這批茶我現(xiàn)在不買了,退貨總可以吧,運費算我的;這哥們來了句退可以啊但我現(xiàn)在沒錢退你。錢給他用掉了,等他有錢再補給我。
我那個氣啊,但又能怎么樣?只有自己處理,后來一個朋友要了,總共不到一萬的茶處理價賣了三千多,虧了一半還多。
那怎么樣可以規(guī)避呢?把我現(xiàn)在的經(jīng)驗共享下,不一定對,拋磚引玉,希望大家不吝指教。
首先找對人。
茶圈子不大,首先多問問,賣茶方這個人靠不靠譜,多問幾個人,實在不行發(fā)微博微信朋友圈,總能打聽到。現(xiàn)在人說好不說壞,如果靠譜的,知道的就會直接說放心交易,如果是不靠譜的,一般就會說你小心點見茶再付款,除非和你特別熟的才會說此人不靠譜。
再把流程搞對。
第一樣品要抓對。去賣茶的倉庫,從茶大貨中多個袋子(紙箱)取樣,袋子上下都要取樣;取樣之前確定是不是勻過堆,勻堆好的茶只需要打開袋子看看是不是一樣的茶,不需要多個袋子抓樣;如果沒有勻堆的茶,就需要多個袋子多個位置取樣,每個位置抓一把,找個大簸箕,把取的樣都攤子上面,先看看這些樣對不對,如果茶不太多,就可以并攏勻在一起,大貨勻堆的味道和樣品就差不多,如果取的樣品一個和一個差別很大,這個茶最好放棄,不值得再浪費時間。
第二交易流程要對。最好有個合同,約定根據(jù)雙方確定的樣品,什么價格多少數(shù)量,約定拉到自己的倉庫驗完貨再付款。然后就簡單了,茶到倉庫,多拆幾袋(箱)驗貨,我一般是少量比如只有十來袋的茶全部驗貨,量大的茶葉要拆開至少三分之一,把拆開驗貨的茶勻好,和樣品一起泡,驗完貨對版重量也足就可以付款了。
有人問,如何確定樣是對呢?這個問題問的好,你要買易武彎弓的古樹茶,人家給了你一個易武其他地方的古樹茶樣,也好喝,大貨到了,也對版,后面發(fā)現(xiàn)茶不對,這就是樣沒找對。我找樣一般都是去茶農(nóng)家喝喝茶再要點樣,特別貴或者需要特別注意的的地方,就需要自己收鮮葉做樣。如果沒這條件,就買別人的茶,多買幾家,樣品費不要心疼,這個時候是小錢,茶買進來那個才是大錢,喝懂后,再對比樣品,就知道樣品對不對了。
茶路漫漫,坑很多,希望行業(yè)中茶企、從業(yè)人員各自自律,愿坑少些,內(nèi)耗就會少,可能這就是希望所在。
文章、圖片均原創(chuàng),作者呂建鋒,微信號:ynwuse,就職于51普洱網(wǎng),后月眾籌茶發(fā)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