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年里十一月十一號,這將是我人生路上的一個重要的milestone,對于我個人來言,賦予這個特殊的時間節點再多的意義都不為過。那天我揮別親人朋友,躊躇滿志,離開生活了20年的祖國來到了德國,?進入了后大學時代,開始了另外一種生活方式和人生的可能性。
曾幾何時常常在晚自習的時候打著提高作文水準的旗幟翻閱《意林》,《青年文摘》,《雜文選刊》等雜志,在這些雜志里最吸引我的主題除了讓人奮發向上的勵志故事就是描寫外國文化的文章,在后者的這些文章里給我留下的印象大概是這樣的,德國的教育總是反對過早開發兒童智力、瑞典瑞士的政府很公開透明沒有權力腐敗、法國普羅旺斯的薰衣草花海開的一片燦爛、日本的小孩子在冬天穿短褲子登山鍛煉意志。當我第一次接觸到這些文章時,內心被這些新鮮的事物極大地震撼,那種感動就像從未見過下雪的孩子用手抓起一把雪,用手心感受雪水融合的溫度后的欣喜。與此同時我的世界觀也像母親子宮里的胎兒一樣在漸漸發育,原來世界不只是一個名詞那么簡單,而是意味著這個世界上存在不同的可能性,如同平行宇宙一樣。不是十七歲的孩子都像中國高中生一樣讀書為伊消得人憔悴,他們可以早戀可以頹廢可以說走就走,盡管事實證明后一句話是錯的。總之從那時開始,我心里就埋下了一顆去遠方的種子,那么這顆種子是誰埋下的呢? 可能是英語書封面上的那座洛杉磯金門大橋,也可能是周杰倫的某張專輯mv里面的圣馬可廣場的剪影,還可能是十歲生日那年拍的那張小小留學生的紀念照這件事,等等等等。
時光匆匆過,過去似乎值是幻覺,夢醒時分我已是二十一歲的我,而不是六歲、十歲、十七歲;同樣我好害怕,彈指一揮間我又變成了四十歲的我,八十歲的我。我已經在德國大半年了,和很多人相比我是幸福的,某種意義上,我已經實現了過去的一份夢想,這樣看來我果然一個生在福中不知福的家伙!那么當今第一要務除了奮發自強更有珍惜當下啊!!
回到主線。在國外的大半年生活中我有很多收獲,代價也不少,這里我不說好壞,因為所有的路都是一種領悟。這個過程中我經歷了初到異國后對周圍一切的新鮮好奇感,同樣也包括了不適應和負面抵觸情緒,再到后來我經歷了適應過渡期,直到現在我才比較心平氣和地電腦前敲鍵盤記錄過去。
因為出國前我自作孽地經歷了一次真空期,我的德語水平從自信地和德國人交談斷崖式的跌到閉口不說德語保持尷尬的微笑,這為我初到德國產生巨大的內心困惑埋下了伏筆,至今傷口仍有陣痛啊,多么痛的領悟。?這里我引用一句從學者錢文忠那里聽到的話,與君共勉:“貴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無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剛下飛機那天,林學長在杜塞爾多夫的機場接機(林學長是我后大學時代的奮斗模范),那天是十二號的凌晨六點,外面天色蒙蒙即將破曉,恰似初到德國的迷茫與期待。我坐上了離開機場前往大學的大巴。此過程中我激動地感受著我所見所聞的一切,機場里面的指示牌全部變成了熟悉又陌生的德文,周圍的人講的全是最地道的德語,機場的氣氛安靜祥和,暖暖的空氣里彌散著淡淡的空氣清新劑的香味,不遠處一家面包店櫥柜的羊角面包在暖色調聚光燈的烘托下反射出可口的色澤。坐上大巴,離開機場,沿途建筑物的輪廓在逐漸明朗的天色里越發清晰。十一月的深秋,沿途夾道的丘陵長滿青黃相交且濕潤的草坪,時而遠方廣闊的草坪上矗立著一棵掛滿黃葉子的孤獨的樹,那是我體會并學會擁抱孤獨的開始。再后來我來到了我的宿舍,懷著滿心對明天的期待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一股腦和室友買了七十多歐的生活用品(故事的后來是大部分都被浪費了)。十一月里的每一天總是很短,天色暗的越來越早,街上的路燈在下午四點鐘的時候就已經打開了,直到某一天我根據初中的地理知識開始理解了這發生在北溫帶的現象。那段時間里,我開始了我的專業課,對專業的的感受是難以言表的,承受著自找的學業壓力。語言基礎很重要,專業基礎也重要。
那些日子里我懷疑自己的能力,很少有社交活動,封閉了內心,懷疑一切,對未來充滿彷徨,人在充滿負面情緒的時候也總是容易變得越發消極,后來加上拖延癥復發,有時候我仿佛可以看見我自己,我知道我干的每一件錯事,但是我無力去阻止那個頹廢的我去干這一切,我不是一個麻木的人,所以我感受到窒息感,再次感受到極夜般無休止的孤獨,難受的時候就像墜入冰冷擁擠渾濁的深潭。這段時間的我承受著來自各方的壓力(我后來領悟到這壓力和煩惱都是自找的),我樂衷于看儒釋道相關的書籍視頻,希望為自己找到一條明朗的路,甚至可以說是一種自我救贖,當時的我正處在前所未有的危機邊緣。這段時間來,我養成了天馬行空的思維方式,針對一切事物喜歡用“哲學”的思維去簡化。那么我現在再用批判的眼光去評論一下這件事情,勤思考是好的,但是一定要輔以動手實踐,不然容易走火入魔,對道家佛家的誤讀直接導致消極避世。在實踐中會對習以為常的道理有更深刻的理解,那種體驗是幸福和充實的開始。再附上一段一針見血的人生箴言自勉:“?迷茫的原因往往只有一個:那就是在本該拼命去努力的年紀,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再后來的適應過渡期里。我開始下廚房做飯菜,我十分享受于這一剛學會不久的生活技能。出國前的十幾天里,媽在家里的廚房里?教我做飯,我媽是我的廚藝啟蒙老師,可能是我吃過不少美味,平時在家里耳濡目染,上手也快,沒過幾天就熟悉了基礎的做飯流程,自此離完全獨立更進一步,那幾天里我滿心歡喜的為父母燒過一兩次的晚飯,?也更能體會到陳奕迅那首歌《穩穩的幸福》。在德國的那段時間里我嘗試著用僅有的食材還原記憶中的味道,或者說按照自己的喜好去創造新的味道,借此打開自己的內心。后來我意識到,我需要社交,我把目光投向學長學姐們,試圖借助淺薄的廚藝搞好外交關系(這樣說是因為二十歲后的我發現自己基本上失去了真心交友的能力),結果證明收效喜人。在過渡期的這段時間里,我再次走進了健身房,這是一家二十四小時營業的健身房,是我放松自己最好的場所之一,我愛健身,健身告訴我們在生活中要重視自己的身體,傾聽身體的聲音,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習慣以保護好自己的健康狀態,健身的過程中我也想清楚了好多迷思,這段時間我信奉自創的一句話,即身理決定心理,這句話在健身中得到了較好的印證,好的身體狀態是思維的海底冰山,是一切潛意識自我意識好壞判斷標準的起點。過渡期里的第三個行動就是敞開心扉,冷靜理性的思考問題,靜能生定,定能生慧。
經歷過前兩種心理狀態的來回交互替換后,我認識到孤獨不可避免也無需避免,擁抱孤獨吧,對除了孤獨以外的任何事物報以感激,感謝他們的酸甜苦辣豐富了我的生活體驗,讓我的人生看上去多姿多彩。我告訴自己要學會順其自然,爭其必然。做一個率真,陽光,努力,感恩的人?。Just do it !
今天寫到這里吧,晚安???
?